待遇不够好,人家跳槽自干啊。” 赵匡胤面表情:“……那西夏呢?他们什么情况?” 赵廷美:“那什么……辽国不是跳槽没跳成功吗?加钱给留住了,西夏……大概跳成功了吧。” 赵匡胤:“……” 你可真是个平平奇的小天才。 …… 季驰光:“这只是对外的情况。” 赵匡胤听到这,悲从中来。 是啊,对外就给国库加了十五万银子和茶绢的负担,除了一个“赐”字勉强绷住了脸面以外什么没拿到。 这对内还能被整成什么样? 季驰光:“对内……土地兼并问题严重,三冗问题进一步严重。” “所谓三冗,就是冗员、冗兵、冗费。” “冗员……是因了分散权力,官职数量大幅度增加,所以,官员人数非常多,再加宋仁宗又放宽了一些科举的制度要求,官员数量就多了。” “冗兵就不用说了,是指士兵数量规模过于庞大。” “而冗费,人多了开支自然多,就是大宋有钱,要不然这些经费砸下来,没一个封建王朝挡得住。” “这些问题在宋仁宗时期发酵得愈演愈烈。” 嬴政皱眉沉思:“没办处理吗?” 同一时间,李世民在思考这个问题:“很难。” 这个问题就和他们大唐府兵制的崩坏的情况很像。@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都是环环扣,一旦对任何一个环节出手整改,都可能导致全盘的崩溃。 季驰光:“冗官问题不用多说,这个根动不了。” “整个朝堂就像是一块蛋糕,官职多了,分到蛋糕的机会就大,一旦要削减官职,很容易导致官员造反,皇帝空有命令,但是官员不会听从,即使改革了,情况下场只怕不会好过清朝的百日新政一样。” 康熙挑眉:百日新政? 季驰光神色难:“而冗兵……这个一方面是国策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因时的国内矛盾太严重了,土地兼并问题迟迟缓解,一旦让士兵卸甲归田,精简人员,那这些原所谓的保家卫国的士兵很可能今天离开军营,天就成地方的山林流匪。” “那到时候,苦的还是百姓。” “冗兵不解决,冗费就不用说了。” 季驰光头疼。 要是冗兵问题这么容易解决,宋朝的每一次改革不会这么艰难,甚至基都以失败告终。 什么宋朝不裁减士兵? 还不是因怕士兵直接被逼成匪寇或者起义造反军队添砖加瓦? 要是真的大批量裁人,按照大宋一百八十万兵丁、八十万禁军的数量规模,那梁山水泊别说一百零八个头领了,一百零八万说不定都能给它凑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文人党争很厉害……尤其是宋仁宗轰轰烈烈的废后事件和死生两皇后故事发生以后,朝堂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了。” 赵匡胤:“???” 死生两皇后,那是啥玩意?
第 160 章 赵匡胤:每年给小弟打钱?(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