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且不说这种火箭除了当烟花放一放之外还有什么用,更需要问一句另外4厘最后到谁腰包里了。 又比如,万历十九年朝廷定大同一镇八万兵力,负责守六百里边,而到崇祯时,大同重镇堪战之兵居然仅剩万余。养马这种大事仅春秋给点豆草,夏秋……自己放牧去养吧。 “辽难无兵非无兵也,将官家丁额有成数”,辽西一家丁吃五六名士兵之饷,其家丁之饷又有一半入了将官囊中。 前面说关宁月饷1.4两,实际大半克扣给了家丁,然后实发给普通士兵才4钱。祖氏一门多蓄家丁,吴襄养三千彝丁,都是当做好买卖在做。 辽事初起时,朝廷调川湖贵三省兵。这本来是大明的常规操作,但你调兵好歹也调土司兵啊,结果兵部为了凑数和减少支出,把无主苗民招来凑到这些援兵里。然而这些苗民之间偏偏很多都是世仇,于是“以世仇杀之人并驰而入”,鬼知道这是什么神操作。 总归一句话,原历史上明军打不过后金军,主要原因可能真不是“明军”不行,而是“明制”不行了——那些旧有的坏制度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崩塌之势,每个人只顾着从中捞钱,于是最终打出了GG。 当前大明的军改其实也还没有触及家丁制度的改革,高务实只是把装备制造剥离出来了,同时在财务上大大加强了监管和透明化,本质上大明的军事体系仍然有军阀化的倾向。 只是……怎么说呢,如果说大明军队军阀化,那么现在高务实自己就是皇权之下最大的军阀。他什么时候会一刀砍向自己?没人知道。 不过,好消息是暂时而言这种军阀化也导致目前朝鲜战场上的明军不敢只图自保——大军阀头子亲自坐镇,小头子们都靠他吃饭,不敢不用心作战。 反观日军,其军议出现争议也是因为军阀化。大家都是大名,丰臣秀吉了不起就是个“武林盟主”,盟主带着自己去抢好处,那自然人人争先,可现在忽然发现好处捞不着不说自己还可能把老本都折进去,那就各种心思都有了。 然而,除宇喜多秀家之外,没有一个是真把忠于太阁当成最高宗旨的。除非不得已。 什么情况之下会不得已?自然是无路可走的情况下。 所以,高务实在得知日军先锋军进攻受挫,暂时停止了攻势并后撤之后突然下令:莲花山前线之军立刻撤回泗川。同时也向李如梅、刘綎两部下达了最新指令。 ---------- 感谢书友“书友20220520083448135”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命又如何”、“曹面子”、“书友854***619”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