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扫荡(3 / 4)

国潮1980 镶黄旗 2517 字 2023-07-18

出来了。

虹光阁的经理还是免不了擦着汗,给上级领导挂了个电话,请示让人这么买到底行不行。

要卖出去的,可都是精品啊。

要说领导那边还真给力,不但点头批示可以。

而且还让经理又给宁卫民算个折扣,只收了他二十五万。

随后市局领导还让经理把电话转交宁卫民,亲口对他支持文物局的工作表示感谢。

最后顺便还告知他一个消息,说文物公司还有一个敦华阁,好东西也不少。

如果感兴趣,邀请宁卫民可以改天去那儿看看。

瞧瞧,这就是人情的价值啊,那还能辜负领导的这番美意吗?

没别的,肯定得去啊!

但就这还不算完呢,宁卫民是心满意足了,可临走临走,又让康术德给捡一大漏儿。

敢情老爷子听虹光阁的经理说店里还有些大件儿的东西摆在后面库里,就想去看看。

结果这一看不要紧,居然真相中了一对栽在粉彩大花盆里的料器蟠桃树。

出来问了价,听说要四千,又是一口要买下,立马催着让宁卫民给数钱。

当时宁卫民还有点不理解呢。

因为他进去一看,这对料器虽然属实做的不错。

桃树啊栩栩如生,花和叶泛着荧光,莹润光滑。

真是太逼真,太漂亮了,那一眼望去就是“美不胜收”四字。

可问题是料器不终究还是料器嘛,这东西是玻璃的,不是宝石,而且历史太有限啊。

想想看,为了代替宝石盆景,清中叶才出现的玩意。

哪怕你就按古董算,那也不会太早啊。

四千?

都能买十个雍乾年间的大件官窑瓷器了,而且是品相完好的那种。

就买这玩意,亏不亏啊?

别的不说,宁卫民麾下就有蒋师傅这样的料器高手。

这种东西如果想要,他自己的人也能烧的出来啊,那成本肯定要低不少呢。

何况这玩意也忒大了点儿。

光树高就一米五,枝干伸展出去还特占地儿,连同大玻璃罩子往地上一放。

一盆料器占地就差不多两平米,重量得有小二百斤。

另外这玩意也太娇贵了,就没一处不怕磕碰的。

只要稍微一不留神,一个闪失就得残了。

这玩意要运回去,嘿,一般人非得愁死,这让人怎么往家弄呢?

宁卫民虽然是早有准备,今儿是让罗广亮和小陶一人蹬了一辆板儿车来的,预备着就要拉货走

可光拉这东西,估计一盆就得占用一车,他们两辆车就得单跑一趟,这也忒冤枉了点。

总之,是怎么琢磨怎么亏得慌,所以宁卫民就有点不大乐意,委婉地劝师父要不要再考虑考虑,说买这么个玩意搬运太麻烦了。

没想到,康术德横眉立目的用眼睛直瞪他,嘴里也毫不客气的说“蟠桃树代表长寿,这彩头好,我就喜欢这份祥瑞。怎么着?我不能买啊?”

这下宁卫民就心知有异,不敢再反对了,然后赶紧强忍着肉疼拿出四摞钞票把账给付了。

随后又跟着罗广亮和小陶,在老爷子的指挥下把这对桃树连带玻璃罩子外裹上厚厚棉被。小心翼翼的抬上了三轮车,决定最先就运送这对东西。

说心里话,跑这一趟,那可真是费了大劲了。

想想就知道,二百多斤的东西还这么娇气的。

运这玩意的人,还能不遭罪吗?

别看用车运,可蹬车的不能快了,没件儿东西还得有人在车上扶着。

真跟抬两个事儿多的活祖宗差不多。

不过话说回来,真等到出了虹光阁的门,他们四个人都护着这对东西上路了,宁卫民也终于从老爷子口中知道到底怎么一回子事儿,立刻就不觉得这趟跑得亏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康术德弄回来的蟠桃树不是凡品,老爷子说那是西太后的东西。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老爷子又有什么依据呢?

那当然有依据啊。

首先就是这么大的料器,民间很少见,只有供奉宫廷的御厂才能造得出来。

再加上粉彩的花盆符合同治、光绪时期的时代特征,自然年代就对上了。

最重要的是这位太后有个习惯,要求自己用的瓷器,都要署上自己曾经住过的殿堂名。

而世人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