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东非人口破亿的消息,对世界产生了极大震撼,因为之前世界人口破亿的国家总共就三个,绝大部分人认为第四个人口破亿的国家可能是美国,但是没有想到“名不见经传”的东非能够异军突起。
毕竟美国本来人口基数就大,而且历史“悠久”,至少对比东非来说美国都算“文明古国”了,所以东非这个仅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国家居然能成为第四个人口破亿的国家,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对比之下,巴西或者美国等移民国家应该无地自容。
当然,现在获得了准确的的东非人口情况,也让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和东非的外交关系。
毕竟任何东西多了,都会引起麻烦,不要说这么多人,就是一亿头猪也会对生态造成重大影响。
而东非人口破亿,在联想到东非的军事实力,工业能力以及国土状况,毫不夸张的说在世界各国政府眼中,东非已经成为了“第二个沙俄”。
这种判断显然对东非的了解还不够充分,毕竟现在东非的国情可不是乱糟糟的沙皇俄国可以相提并论的,如果剔除时代发展因素,东非当前国力毫不夸张的说完全可以和初步完成的苏联碰一碰。
只要东非工业不衰退,那等到苏联诞生的时候,东非工业实力肯定在苏联之上。
不过各国对东非的“低估”,也比较符合恩斯特的心理预期,这个时候,东非还不想搅入混乱的国际局势当中去。
而官方公布人口数据,就是为了让其他国家老实一些,人口越多在一定条件下,也代表战争潜力越强,光是目前东非人口规模,就足以让世界上绝大多国家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是否能得罪东非这个超级大国。
纵观1909年末东非的人口数据以及城市发展水平,东非政府的成绩都颇为不俗。
毫无疑问,在人口方面,东非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绝对不可忽视的“超级大国”,放在前世人口超过一亿人口的国家不算稀奇,但如今东非完全可以说代表人类的二十分之一。
对于这个人口情况,东非政府已经不同往日,再需要遮遮掩掩,东非的人口数量破亿这个情况估计会很快传遍全世界。
昔日,东非出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等因素考量,对本国人口数据是比较注重保密工作的,而在九十年代以前,这种做法确实为当时东非带来了有利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非战争的走向。
但是九十年代之后,这么做已经不再起到太大成效,尤其是在东非工农业爆发式增加,对外贸易量随之极速攀升后,各国对东非是否是世界大国已经有了心理预期。
当然,绝大多数国家即便再大胆,心中的猜测也比较趋向于保守,实在是东非的历史过于短暂,一般情况下会将东非人口数据以巴西为主要参照物。
而在1900年巴西人口才一千八百多万,不足当时东非人口的四分之一,所以可想而知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对东非人口的估算偏差会很大。
当然,人口情况肯定做不到严格保密,不过东非政府从来没有对外表态过,所以外界的说法比较混乱。
而现在东非政府之所以转变态度,或者说恩斯特转变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顺应国际环境,鉴于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世界局势日益动荡,整个世界就像被塞满火药的火药桶,而这时间公布东非人口情况,有利于稳定民心的同时,让东非在国际社会上占据主动权。
……
1909年12月3日。
梅特涅大街,也是东非的外交使馆区,在莱茵市区的东南部,作为没有底蕴的国家,东非顺理成章的借鉴很多德意志名人给东非冠名。
在德意志国家外交领域,最出名的毫无疑问是梅特涅和俾斯麦,而东非之所以使用梅特涅的名字,是因为这个人死的早。
梅特涅死的时间是1859年,而几年后东非殖民地才第一次出现在世界舞台之上,所以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交集。
而梅特涅作为和俾斯麦一样的外交天才,人物评价比较中性,不像俾斯麦给世人留下“铁血”的深刻印象,其主导的德国统一过程一定意义上来说很类似“赌博”,尤其是普法战争,假设发生意外,那也不可能有如今强大的德国。
而且俾斯麦对于东非来说完全是个现代人物,其一直活到1898年,东非政府也不太可能用俾斯麦的名字来命名本国的外国使馆区域。
东非官方对于梅特涅的评价是十分正面的,尤其是对其外交能力的肯定,这一点和奥匈帝国不同,虽然梅特涅是奥匈帝国前身奥地利帝国的主要政治人物,但是其晚年作为帝国首相,施政方针在奥匈帝国颇有争议,尤其是对奥地利而言,梅特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葬送奥地利帝国的罪人。
当然,对东非而言,梅特涅就没有太大争议了,其可以说是19世纪前中期世界秩序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依靠均衡外交政策使得当时奥地利帝国成为欧洲秩序的主要执行者。
不过纵然梅特涅有着丝毫不逊色于俾斯麦的外交天赋,但是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政务治理方面短板太大,以至于遇到拿破仑和普鲁士蛮子这些喜欢使用拳头讲道理的野蛮人也容易吃瘪,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