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灵童归堂(3 / 4)

一同研炼成功,即便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李培恩不由得莞尔一笑,说道:“魏真人修为深厚,寿元绵长,何来生死之忧?况且这仅是研制仙丹之事,怎会涉及生亡之念。”

魏真人朗声大笑:“李公子若潜心钻研医道,日后必能在医术一途上有重大成就!”

李培恩连忙摇手,坐在一旁谦逊地回应:“不敢当此赞誉,我所知所识皆是偶有所得或听闻他人之言。如要说有何特别之处,或许便是本官行走四方之余,手中尚握有一丝权柄吧。”

魏真人并未过多揣测,毕竟穿越时空这类奇异之事,凡人难以预料。

“诚然,寻常散修即便掌握独特药方,亦难将其发扬光大。因其秘而不宣,只为谋取私利。加之交通不便,更使此事雪上加霜。而今我们虽才试验数日,所耗费的珍稀药材与灵器已是价值连城。至今,也不过刚刚窥见一丝门径而已。接下来的研发之路,还不知要耗费多少宝物呢。”

幸亏有李培恩鼎力支持,否则寻常散修又怎能承担得起如此庞大的开支。

待李培恩离去后,魏真人望着他的背影对李大夫感慨道:“李培恩不仅是位贤明的官员,亦是一位智者。每逢行事,他总是强调皇上的旨意,绝不独占功劳。”

不论何时何事,只要是有利于天下苍生的好事,李培恩都会强调这是出自皇帝的命令。

“的确如此!如今我等虽年迈体衰,倘若能将李公子所述的百浪多息提炼出来,那便是对黎民百姓的一大贡献!”

炼制仙丹并非一时之功,而是关乎世代众生福祉的大事。

“不只是当下,往后无数人的性命,都可能因这仙丹得以延续。”

一想到此,尽管他们已年逾古稀,内心仍然充满激动之情。

李大夫摩挲着胡须,深以为然地说:“然而岁月催人老,虽然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但在创新思维上终究比不上年轻人。现如今,数百种用于筛选有用药物的方法中,大部分乃是由于永师兄弟们所提出的……”

魏真医师也感慨道:“你这位小弟子的灵根天赋,实在是让老夫我心生羡煞之情。”

起初,他本打算提及,

即便李真医已离宫,但于泉的天资,若踏入仙宫般的太医院,必然能在其中开创出一片宏伟的修炼领域。

然而,这番话语尚未出口,于泉便率先与魏真医攀谈起来,谈及李真医的经历。

李真医在宫廷的日子,并非尽如人意。

但在离开皇宫,定居常洲之后,他的日子定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尤其在于泉看来,

“身为医者,何为真正的福祉?晚辈以为,能以医术普济众生,自身衣食无忧,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境地了。随侍在大人身边,更是让我得以拓宽视野,对我而言,已是寻得了最佳的修行之地。”

魏真医此刻又细细品味了一遍于泉的话语。

此言确凿有理。

太医院之内,神医如云。

然而,真正有所成就,留下深远影响的又有几何?

大多只是替皇亲国戚看病疗疾,稍有不慎,则身首异处。

而在外界,那些悬壶济世的良医,则会受到人们的赞颂,名垂千古。

“来!我们这些老朽也要加把劲!今天务必验证出这两种丹药提炼之法!”

医馆内,众医师正全力以赴地研究。

李培恩同样在思考应对之策。

关于那陶瓷制热法宝之事,崇祯皇帝已然派出工匠前去制作。

制作地点并不在常洲。

他已经绘制出了草图,并将其送往目的地。

瓷器匠人们也按照图纸,不知进行了多少次尝试。

“应当去看看进展如何。”

不过,他对瓷器烧制之道并不精通,即便是过去,恐怕也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说到烧制瓷器,属下倒认识一位高人。”李阳开口说道。

李培恩疑惑地回应:“嗯?”

“大人或许不知,城里的青梅酒肆老板娘,其家族历代皆以烧瓷为业,手艺更是堪称一绝。”

对于此事,李培恩确实闻所未闻。

“未曾听说过此人。”

李阳有些尴尬地道:“属下也是偶然间听老板娘提起过。”

一旁的王长荣忍不住调侃起来:

“哎呀大人,您竟然不知此事,李师弟与那位老板娘,早已暗生情愫一段时间啦!”

李培恩闻此颇为惊讶,放下手中的茶盏问道:“这是何时之事?为何我毫不知情?”

他们回到常洲虽有一段时间,却也不算太久。

这么快就有了这样的变化么?

李阳素来淳朴,一听此言脸立刻红了起来。

而王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