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天地绝(1 / 2)

风水奇闻录 冷宫小白 1059 字 7个月前

阿宽好一通忙碌,融化了封棺的铁水,在铁水还没有冷却的时候,将撬棍交给我们,沿着四个边角,共同发力。

在丁老的指挥下,棺椁盖一点点被撬开,挪移出一丝空隙。

清香扑面而来。

“快戴上防毒面zhao!”丁老面色微变。

我知道他是老手,对于他的判断没有保持怀疑,快速拿出面zhao戴上。

等隔绝了香气后,才追问起缘由。

“纵然保护的再好,明朝的棺椁留存至今,其内应该是腐朽之气,这些香气很有可能是某种用来防盗墓贼的毒气。”丁老解释道。

铁水封棺,还要在棺椁中留下毒气。

棺中究竟藏了什么秘密,竟然如此害怕后来者盗墓。

难道真的是永乐大典?

看着棺椁的宽度。

我心中咯噔一声。

如果真是永乐大典,在毒气与岁月的双重腐蚀下,不知道还会留下多少。

也许,明代的建造者怎么也没想到,后世的盗墓贼已经有了防毒手段。

戴着防毒面zhao,担忧着永乐大典是否受损,我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就连阿宽,也是投来了古怪的目光。

在他看来,此刻的我应该是矛盾的产物。

之前阻止开棺的是我,现在手脚最麻利的也是我。

在我们不停的努力下,棺椁盖落到了地上。

全貌也呈现在我的眼前,一些瓷器,还有一些已经氧化发给的金银。

陪葬品看上去也不少,只是比起朱允炆的身份,相对有些寒酸。

对方似乎打算用这种方式坐实其帝王的身份,然后辅以规制不够来进行布局。

让我松一口气的是,没有发现永乐大典。

倒是看到了一些书籍的残骸,比起永乐大典的数量,显然就是九牛一毛,多半与永乐大典无关。

如果朱棣真的藏了永乐大典在朱允炆的墓中,确保不会遗失,那么定然不会将其放在朱允炆的棺椁里。

作为最容易被盗墓贼注视的主墓室,耳室和偏室还有密室才是最佳选择。

朱棣果真没有失了智。

甚至他只安排了人修建陵墓,并没有派人监督。

否则的话,这座帝陵不可能被风水师动了手脚。

朱棣再怎么想不开,也不可能会对明朝国运下手。

他难道不想大明长久统治下去吗?

如此一来,嫌疑又落在了风水师身上。

对方身份成谜,且不确定是否曾在史书中留下笔墨。

当务之急,最重要的还是永乐大典。

国运风水哪怕我真的察觉到了布局,也很难改变,除非开棺,将朱允炆的尸身用符火焚尽。

可我之前还说过,不让丁老开棺。

现在突然改变主意,会不会让他误以为我和他其实是一路人。

都是见钱眼开之辈?

难道我要用想知道永乐大典下落这个理由进行搪塞?

还是算了吧。

永乐大典如果真的存在,等出去后,交给专家们处理。

定然能够找到。

困龙局中的困龙如今早已成势,谁也不清楚朱允炆成了什么样的怪物,但我有自知之明,绝不是现在的我能够应对的。

打开内棺,相当于放出了意外因素。

且我不确定能不能处理。

我们在没有找到出口的情况下,这样做,无疑是自寻死路。

“想不到在明朝竟然就有了如此浑然天成的封棺手段。”丁老感慨的声音唤醒了思考中的我,顺带着,我投去了目光。

“小友,你看这内棺,与外棺是一体的,而且上面没有任何接口的痕迹,就算丁某改变主意,想要开棺,也需要动用一些特别手段才能做到。”丁老指着内棺,应该是接缝的位置,苦笑道。

我凑近看了下,发现果真是这样。

可是这种技术到现在都没有普及,甚至不能大面积推广使用,明朝怎么掌握的?

难道是?

我带着疑惑看向了内棺底部,发现了铁水焊接的痕迹。

同时,明白了内棺并不是没有接缝,而是如同一个zhao子一般,当头zhao下,并且用铁水封住了缺口,牢牢的与外棺粘连在一起。

“好恶毒的手段。”我本以为困龙局就是对方最大的布置了,看到这一幕才发现,对方竟然还多留了一手。

于死者而言,棺盖朝天,寓意着升天。

而这种反扣的方式,断了天路,而且利用铁水与外棺粘连,封死了缺口,意味着入地无门。

不知是怎样的深仇大恨才能让风水师做到这一步。

好在墓主人是朱允炆,已经没了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