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开着吉普车出了红山嘴的时候,太阳刚落下,西面红通通的满是晚霞。
“真漂亮!小时候读《火烧云》那篇课文的时候就想着什么是火烧云,后来才知道是这样的啊。”坐在后排的马晓燕趴在车窗跟前往外看,“明天就不来了……”
“不来了也能看得着。”李龙在前面一边开车一边说道,“在县里也能看到吧?你毕竟在县里工作,事情那么多,哪可能像我们一样天天盯着?现在能这样跟着我们几天已经很不容易了。”
马晓燕想听的可不是这个,但李龙结婚了,而且在这方面很正派,她虽然有点小心思,却也说不了什么。
到了县里,马晓燕让李龙把她送到自家去,说县委那边已经没有啥需要拿的了。
马晓燕的家在南边靠近城乡结合部——或者说现在县城除了最中心的那一块,其他地方和附近的农村区别不算太大。
她家的位置和杨大姐以前住的那个院子倒还挺近,隔着三个巷子,杨大姐家靠近乌伊路边,马晓燕家在巷子最里头。
李龙的吉普车开到巷子口马晓燕就让他停了下来,说进去容易出去比较麻烦,停在这里就行了。
李龙着急着回家,也就没往里送,等马晓燕下车后,说了一声再见,便拐弯离开了。车一直开出去好远,李龙无意中看后视镜,还能看到马晓燕在那里站着看着这边。
她在等谁吗?还是有啥事情?
李龙只是一闪念,便又加快速度往家而去。
知道李龙这几天去修路晚上回来吃饭,今天顾博远说是等等,看能不能等到李龙回来再一起吃。
其他人也没啥意见,只有顾晓霞先把明明昊昊给照顾着吃了,然后带着两个孩子玩一会儿。
两个孩子现在还需要大量的睡眠。虽然现在天到快十一点才黑,但两个孩子差不多十点钟就瞌睡着要躺床上了。
李龙回来的时候,两个孩子还没睡,等车停稳后就迫不及待的要李龙抱。
李龙下车后,把两个孩子抱起来,用胡子扎一扎,让两个孩子笑闹着推着他的脸。玩了一会儿之后,顾晓霞让两个孩子下来,催李龙去洗手吃饭。
晚饭有炖鱼汤,李龙还没问,杨大姐就说:
“明明昊昊的爷爷早上送过来的,说是这两天闲了就去逮鱼,逮的多了晒不及,就出来卖一卖,这是择好的,新鲜的刚好吃。”
“小海子的鱼还是好吃。”顾博远感慨,随后又埋怨,“就是队里种稻子的少了,多好的地啊,种稻子,那大米多香……”
“爸,你又不是不知道种稻子多麻烦!”顾晓霞说,“现在包产到户,那大家肯定想种简单又容易来钱的,稻子价格不高还麻烦,种的自然就少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顾博远也只是吐槽一下,没想到就被女儿给批一顿,他又不好在饭桌上说啥,便扭头问李龙:
“路修的怎么样了?”
“修出去一公里多了。”李龙把今天炸石头和过大柳树的事情说了一遍,“后面我想着就这样,他们在后面修,我在前面看哪里有麻烦的地方就先给弄掉。”
要是搁后世,捣鼓炸药的事情,家里人肯定会说啥,现在说实话四小队各家里有炸药的不少,前两年甚至还有拿这个当过年放鞭炮的,所以就算是顾博远和顾晓霞也不是很在意。
“今天发现一块好几吨重的玉石!”李龙最终没把这个秘密藏着,还是在饭桌上说了出来,“玉质好的很,就是太大了,搬不回来。”
“几吨重?”顾博远听着吓了一跳,“那……碧玉?就算碧玉不咋值钱,这么重也得值个几千上万块钱吧?”
“那应该不止。”李龙说道,“就是不好运回来,山里地形太复杂,那玩意儿得吊车和卡车一起进去搞。”
“唉,这山里还真是有好宝贝啊!”顾博远感慨的说,“这么大的玉石……”
虽然玛河号称“金版玉底”,玛河里经常会发现一些玉石,现在也陆续出现了捡玉人,李龙更是头几年就从山里带回来不少的玉石籽料。
但这件事情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容易接触到的信息。
这时候的信息相当的不发达,有些在后世习以为常的“常识”在现在都是宝贵的知识资料。
就比如玛县南山里有座玉山,在清时就有官方采玉这事,哪怕四十年后,估计知道的人都不算多——虽然那时候玛县已经搞出了“中华碧玉园”,宣传起了玉石文化,但因为南山封山不让进了,这些事情也就淡化了。
“以前肯定也有人捡到,只不过传播不开。”李龙说道,“如果现在我能克服进山的困难把玉拉回来,咱们县里不少人就知道了。”
“知道的归知道,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顾晓霞摇了摇头,“消息传播都是有一定范围的,传播到边际的时候可能就被改掉了。对了,那玉石质地咋样?”
这几年跟着李龙看多了好籽料,顾晓霞对玉也有一定的研究,她一开始对李龙拿回来的玉石镯子没啥概念,但有一次戴着让同事看到了,结果同事惊呼这玉质非常的好。
还有就是妹妹顾晓雨周末会给她打电话,偶尔会说起玉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