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人,不会去嘲讽下山的神。
“李锡,给他一把手铳!”王崇古吩咐道。
始终站在阁老身边,望着昔日同在部堂大人胡宗宪、将军戚继光麾下的老战友,老同袍,老袍泽,李锡感慨万千,将自己的短式火铳递给了他。
这也是锦衣卫研究的新火器,不必引线,体型较小,能够连发,还能随身携带。
锦衣卫内将之称为“手铳”。
为了防止走火的事件发生,那些大匠作还特意加了“保险”,手持者,需要先打开保险,才能扣动扳机,射出钢珠火药。
在李锡的教导下,丁启睿对着靶子射出了几颗钢珠火药,那与传统火铳相比,显著提高的准度和攻击次数,令丁启睿神情复杂。
这种火铳,不是一朝一夕就成了,丁启睿至今都记得,出海时熊文灿还在询问新火器的事,得到的回应是没有。
丁启睿默了一下,将手铳还给了李锡,拍了拍腰间的佩剑,漠然道:“我还是习惯用这个!”
李锡望向王崇古,王崇古摇摇头,知道丁启睿是有心结,但没有勉强,一边吩咐李锡去与葡萄牙海军交涉归还战俘事宜,一边下达了整军备战的命令。
王崇古看向了莫卧儿帝国王都德里的方向,默念道:“犯我天朝者,虽远必诛!”
战俘交换,非常顺利。
葡萄牙海军接走了那一万五千多名战俘,登船,开船,回返,一气呵成。
上千艘“赎金船”,移交给了宝船舰队,再由水师战船护送回大明朝。
一支全部由水师将校组成的五千人“先锋营”成立,在组建时出现了明显的骚乱,从军多年,哪个不知道死士营是何物。
不是所有人都像丁启睿那般为儿孙打算,抱着儿孙自有儿孙福想法的人也不是少数,于是乎,不甘心就此死去,为儿孙留福的将校欲掀起动乱,想拿回部曲,发动叛乱。
任凭丁启睿如何劝说,都阻止不了这些将校对死亡的恐惧,在事情即将不可挽回前,王崇古、李锡出手了。
将校亲卫制,本就是王崇古在内阁提出制定的,所有从朝廷派遣出的将校,一,听从圣意,二,听从阁老命令。
王崇古在此,一声令下,意欲叛乱的将校亲卫纷纷动手,把那些将校全部拿下。
倒是有几个身手灵活从亲卫手中走脱,往外逃走的,王崇古、李锡都掏出了佩戴手铳,打开保险,从背后将脱逃者一个个击毙。
手铳的威力,镇住了“将校先锋营”,望着这新式火器,眼中又敬又畏。
王崇古收起了配枪,望着被拿下的水师将校,淡漠道:“意欲叛乱,试图扰乱军心者,杀无赦!”
阁老命令下达。
亲卫们对曾经护佑过的将校没有丝毫犹豫,提刀痛下杀手。
丁启睿想要劝说王崇古手下留情,让这些人有个为国牺牲的机会,王崇古也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了。”
这个机会。
其实不是给这些将校,而是给了丁启睿。
军队是个集体。
丁启睿作为水师代主将,任何选择,无论对错,其下的将校都要服从,这便是“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真谛。
在抵达果阿港口时,王崇古给了丁启睿机会,让丁启睿率领水师将校们素服还朝,而丁启睿的拒绝,也代表了水师将校们的拒绝。
从那一刻起,将校先锋营就成了大明朝最后一支死士营。
根据大明律,死士营的人,要么活着走出战场,要么死在战场上,任何脱逃者,必将受到严惩。
不光本人被督战官斩杀,就连亲人都要受到牵连。
这就是前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胞弟张居易,被扔进死士营后,宁死于迷路的暴风雪中,也不敢脱逃的原因。
眼前这些被他和李锡,以及亲卫们斩杀的将校,被判定为临战脱逃者,过去的一切战功将一笔勾销,锦衣卫、东厂、朝廷三法司、军方三法司将会对其们在大明朝内的贪墨和在果阿这里的脱逃,数罪并罚,从重从严处置。
朝廷、军方给予了这些人选择的机会,也愿意提供体面死去的戏台,但朝廷、军方的仁慈不是无限度的。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不外如是。
丁启睿愣在原地,久久无法回神,他没有想过自己的一个决定,竟会让上千名水师将校万劫不复。
王崇古拍了拍丁启睿的肩膀,沉着声调,道:“归队吧!”
事到如今,丁启睿什么都不需要再想,引领着将校先锋营一直为宝船舰队海军战士开路即可,什么时候死去,什么时候就结束了。
丁启睿恍恍惚惚回到了营中,当着营首,而见识过王崇古铁血无情的统帅手段后,将校先锋营彻底安静了下来,认清了现实,也认了命。
往东的山火还没有彻底熄灭,王崇古很快便制定了进攻莫卧儿帝国的行军路线。
先向北,攻占莫卧儿帝国孔坎邦的重要城市,萨塔拉、浦那、孟买、巴塞因,抵达达曼港口,与那里的杨鹤、陈奇瑜所率领的水师将士汇合,然后再朝着东北方向,攻占莫卧儿帝国马尔瓦邦、拉杰普塔纳邦,最后攻占莫卧儿帝国王都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