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山是一座“人造山”,朱棣当初营建北京城的时候,堆土成山以“压胜前朝”,山顶中央主峰就是建在元朝延春阁遗址之上仁寿宫。
张太后看着他,心中疑惑不解。
你是真不拿自己当外人啊。
“大娘娘,朕欲迎生母来京。”
嘉靖笑道:“大娘娘不必动怒,朕虽登基仅三日,但也明白金口玉言之理,况且自小读圣贤之书,人无信而不立的道理也是明白的。”
张太后想到昨日的杨廷和,面色稍霁,道:“你且说来。”
“唔——”此事不必多言,昨日杨廷和的态度,张太后现在都还没消气,她不糊涂,知道此事如果不是嘉靖的坚持,杨廷和等人怕是不会同意给自己儿子好的谥号。
“朕原本在安陆的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人。先父常言,身为皇亲国戚,富贵已极,最好就是文不成,武不就,无病无灾,平安喜乐,千万不要自寻烦恼。”
“所以大娘娘应当明白,继位的事情不是朕能料到的。仓促之下,朕也来不及想,而且朕这个年岁,很多事情也想不明白,想不妥帖。”
“朕来京的一路上,毛澄就明里暗里的说,我必须嗣孝宗皇帝,才有资格登基做皇帝。”说着,嘉靖眼含热泪:“朕能明白他说的道理,但是每每思及先父,朕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先父待我,父子恩情,天高地远,朕若为大位而舍弃父子人伦,实难为人,可先皇既委大位于我,必然有他的考虑,也是一种期许和信任,朕若推脱,置先皇于何地?置社稷百姓于何地?”
张太后听到这些话,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丈夫孝宗皇帝。孝宗皇帝只有朱厚照这一个儿子,古往今来的皇帝之中,也算是独一份了。他把所有的宠爱,都给了朱厚照,所有的期许,也都给了朱厚照。
这与兴王教导儿子无病无灾平安喜乐,本质都是一样的道理。
“来京这一个月,朕就在想这件事。最终,朕决定不负先父也不负先皇,朕要尊生父,也要继大位。”
“想过。”嘉靖正色道:“最坏不过是让出帝位,回到安陆去,过原来的生活,一身轻松也未尝不可。再坏一点,新皇心胸狭隘欲杀我以绝后患,那也没办法,史书昭昭,这种事情还少么?身负皇家血脉,死也是命。”
“所以呢,你想如何说服我同意?”
张太后奇道:“你想让哀家同你一同面对?怎么,在你心里,哀家得是你这边的?”
“外臣,他们是臣子,便如杨廷和,焉能以孝心待大娘娘?”
“但外臣,他们都有各自目的,说得再冠冕堂皇,大仁大义,也都是利益之纠葛。用得着的时候,您是太后,用不着时,下场如何?大娘娘何不翻翻史书?”
她醒了。
从史书的角度看更是如此,历朝历代,再独霸朝纲的宰辅,也没有斗得过皇帝的,最终一定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注定的事情。
不说那汉唐的历史,就是先皇朱厚照,他爹留下的那几个顾命大臣,杨一清,李东阳之辈,远超今日的杨廷和,不也一个两个的退场了吗?
杨廷和是未战先怯!是他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