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良言相劝(1 / 2)

嘉靖仙朝 扬镳 1204 字 3个月前

“十日之内,臣一定给陛下一个交代。”蒋冕也明白嘉靖的意思,虽然他不想做皇帝撒气的帮凶,但张氏兄弟确实涉及侵占民田的事情,如果能以此事把这俩刺头解决了,后续解决其他勋贵侵占民田的事情阻力将会大大减小。

如果能达到目的,给皇帝做一次刀又如何?

“朕乏了,都告退吧。”

“臣等告退。”

四人离开乾清宫,黄锦没有送出来,而是留下安慰嘉靖。

在小太监的引路下,四人来到了乾清门外。

“你先回去吧,吾等慢慢走回去就是了。”杨廷和拿出一块碎银,打发了小太监,小太监千恩万谢地去了。

“刚刚没想到你会劝陛下,袁阁老,以前多有得罪,海涵见谅!”蒋冕是个直性子,喜怒形于色,今日见袁宗皋站在自己这一边,便立刻忘了提防,把他当成了志同道合的自己人。

“蒋阁老,你不要误会,我不是站在你们这边,我是为陛下着想。”袁宗皋叹了口气,道:“陛下是我看着长大的,我深知他的脾气,这么说吧,此事没完,没完呐。”

“那张氏兄弟也不是好人,只是碍于太后情面。”蒋冕身为次辅,哪能看不出来,他恨恨道:“早晚要收拾,只是不能在这时候收拾。总而言之,今日谢了。”

袁宗皋咳嗽了两声,吞了一颗药丸,摆摆手没有回复。

“你们真的觉得是张家派的人么?”毛纪眉头皱成一团,道:“我总觉得这里头有蹊跷,你们说会不会是陛下……”

“不会。”蒋冕当即否定,道:“陛下刚来京城几天,如何能知道寿宁侯府的腰牌是什么纹路?”

毛纪提醒道:“你别忘了,陛下手里可是有锦衣卫和东厂!”

“我能不知道有厂卫?”蒋冕嗤笑道:“我看是你糊涂了,你忘了,陛下刚登基,就把厂卫清洗了一遍,现在他手底下的都是安陆带来的人,原本的厂卫都被降了职,正怨声载道呢,谁能出力?”

“说的也是。”毛纪还是觉得有问题,但实在也想不出什么破绽,只好认同。

“还是去瞧瞧尸首吧。”这时杨廷和出声,说道:“刚刚在殿门口,我问黄公公了,说尸体在锦衣卫衙门的停尸房,毛阁老,待会你去瞧瞧,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线索,我得先去仁寿宫,看看太后那边怎么说,把陛下的交代办了。”

“行,我这就去。”毛纪应声,四个人分作三路,就此分开。

宫门口,为他们引路的小太监瞧着四人走的方向,记在心里,急急回去复命了。

仁寿宫。

张太后刚听完眼线的汇报,女使就来通传,说杨廷和求见。

这回张太后没有拿乔,立刻请杨廷和进来了。

“太后,臣此番是奉陛下旨意而来。”杨廷和直入主题,从袖子里掏出了那块烧了一半的金丝楠木腰牌,递给了张太后。

张太后只看了一眼,瞬间如临冰窖。她怎么会不认识,这块金丝楠木正是她赐给弟弟的,是造办处给孝宗皇帝做棺椁剩下的料。

“陛下说了什么话?”

“陛下问我们四人,何以教他。”

“你们怎么说?”

“为天下计,不宜追查。”

“陛下就这么忍了?”

杨廷和叹了口气,道:“好在袁宗皋是个厚道人,也出言相劝。最后陛下说,仅此一次,再有这等事,他不会听任何人的谏言。”

张太后长出了口气,看着手里的半块腰牌,眼中含泪,哽咽道:“也不知哀家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父亲、丈夫、儿子都早早离世,还摊上这么两个伥鬼,张家早晚毁在他俩手里。”

“太后,真的不知么?”

张太后抬起头,看到杨廷和直直地盯着自己,忽然有些恼怒:“哀家是大明朝的太后,难道在你眼中,竟然是如此卑鄙之人?”

“臣自是相信太后,但天下人,悠悠之口未必会信。”说着,杨廷和便把早上满城传言,百官堵内阁求证的事情说了:“有道是三人成虎,假的说多了也是真。”

“那你要哀家怎么办!”张太后激动道:“非得把哀家的骨肉兄弟杀了不成么?”

“臣不是这个意思。”杨廷和沉声道:“臣的意思是,太后不能再骄纵你的兄弟了。”

张太后听出了弦外之音:“陛下想让哀家怎么做?”

“陛下说,张家作为外戚,掺和军需生意有违太祖圣训。”

“可以。”张太后答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