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席上此起彼伏的惊呼声、议论声交织成一片。
“是《赤伶》!”
“居然是《赤伶》!”
惊叹声如同涟漪般在人群中扩散开来。
没错,陆辰跟陆小瑜这一次准备演唱的正是——《赤伶》
好在演出之前,陆小瑜专门针对各种琵琶曲都进行过学习。
其中《赤伶》的练习时长仅次于《琵琶行》。
与其真的按部就班再唱一遍琵琶行,哪怕能证明自己,观听效果也要打上折扣。
但演唱《赤伶》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赤伶》和《琵琶行》皆是新国风国乐中的佼佼者,二者孰强孰弱,众人莫衷一是。
大家的呼声各不相同,但大家大概率已经猜到了陆辰想要干什么。
《赤伶》戏腔部分的要求远远要比《琵琶行》更高。
但此刻,大家已然猜到了陆辰的心思&bp;——&bp;他要用这首戏腔要求极高的《赤伶》,彻底击碎假唱的质疑。
《赤伶》本非琵琶曲,可陆小瑜竟能将其改编成琵琶演奏版本,这精湛的技艺,谁敢再质疑她假弹?
但现在,大家关注的重心早已经不是假唱或者假弹了。
这哪里是考验陆辰是否假唱?
这分明是给陆辰加戏啊!
大家不由得夸赞起米晴还算是一个“大聪明”!
刚刚陆辰和陆小瑜唱完《琵琶行》他们就意犹未尽。
但是让陆辰跟陆小瑜再唱一遍显然不太可能。
毕竟评委们还要进行评价,而且后续也有演员。
可是被米晴这一番“假唱”操作之后,就连评委们也不得不让陆辰再来一遍。
“米晴这哪是来拆台的,分明是来送惊喜的!”
“陆大神牛逼!”
“陆大神加油!”
“陆大神唱的好还是歌谣天后唱得好?”
不知道谁突然喊了这么一句。
这下子可让在场的人都沸腾了起来。
一个个期待的眼神,纷纷投向陆辰,一个个炽热无比!
陆辰深吸一口气,开嗓吟唱:
“戏一折,水袖起落。”
“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清澈干净,如夜莺般的嗓音,宛如天籁,瞬间点燃了观众们的热情,引起了观众们排山倒海般的欢呼。
与陈歌谣的演唱风格截然不同,陆辰的琵琶行受了几分柔情,反而将歌词本身的魅力更多的展示了出来。
现场的欢呼声愈发高涨,观众们纷纷打开手电筒高举在头顶挥舞。
一时间,整个中央广场化作一片璀璨的星海,点点&bp;“星光”&bp;随着人们的挥舞摇曳生姿。
在这如梦如幻的氛围中,陆辰的歌声渐入**: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知我?——”
婉转悠扬的戏腔,如同一把温柔的利刃,直击人心。
旁人只觉得陆辰的戏腔还挺,但这娴熟的唱功和声音上的转换,彻底让评委席上的陈青玉躁动起来。
就好像小说中宗门长老看到内门真传大弟子。
那种炽热的感觉让陈青玉&bp;忍不住也想要上台跟陆辰一起唱一段。
对啊!
为什么要忍?
忍不住就上啊!
这次国乐周与以往不同,他们评委席主要是对各类国乐进行讲解宣传,但并没有说过不让评委们上场啊!
这想法一冒出来,算是老王八离家出走——憋不住了!
陈青玉“腾”&bp;地一下站起身来,大步迈向舞台。
陆辰正沉浸在音乐之中。
这首歌是他写的,对这首歌的了解简直烂熟于心。
什么时候转音,什么时候变音,除了肚子里的蛔虫没有人能够在这条赛道上跟陆辰一战。
可就在陆辰唱的近乎忘我的时候,他的余光好巧不巧的让他看见了一道极为熟悉的身影。
陈青玉一身素色练功服,由于唱戏对身段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陈青玉这么多年来对饮食的控制非常严格。
他虽然已经不惑之年,如果遮住眼角的那几分鱼尾纹,甚至会让人误以为这是哪家公司的天王出来了!
尤其是那一头乌黑长发随意束在脑后,凌乱的发丝随风而动,一股“道爷下山”的即视感涌上心头。
好巧不巧的是,一盏高光灯摇曳的时候,邓贵昂掠过了他的侧身,
灯光下,陈青玉更像是一个出尘归来的翩翩君子。
这副模样被现场的女性朋友们看去,一个个眼睛比直尺还要直,思想比角尺还要弯。
用眼毛桃花来形容,都算是收敛了。
陆辰心里面还在犯嘀咕,陈青玉忽然上来干什么?
但当他看到陈青玉手里面的麦克风,一下子就头脑清醒了。
跟自己抢活来了!
陆辰丝毫没有退让,反而还将自己的声调给抬高了几分。
陈青玉见状,淡然一笑。原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