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时,
时至巳时,精力充沛的朱元璋还能端坐在皇位上,但大部分臣子已经开始打哈欠了,
而大批的公文堆积着等待朱元璋处理,
“无事便退朝吧。”
毕竟他预想可能发生的事情并未发生,令他心情有些不愉悦,
他有点纳闷儿,
都去哪里了?
在他听来都有些刺耳,让让人听到了,作何感想?
这消息据他所知,已经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礼义廉耻的文臣呢?
随后三声清脆的鸣鞭,朱元璋便先行起身,
朱标这个时候身材尚可,不算健硕也没到瘦弱的地步,只是年轻时生病影响了他的腿部行动,令他在挽胳膊时不由自主地趔趄了一下,
父子俩携手往内廷走去,
“标儿,你今日有些反常。”
“平日里你可不会来扶我。”
他声音有些发抖,
那太监传信回来,说是“他被皇爷爷留下来了”,
父皇留下朱允炆,怎么可能还让他午夜独自回来?
往小了说朱允炆这是童言无忌,往大了说可是假传圣令!
幸好知晓此事的太监都被吕氏一一打点,
“朱允炆他不错,老四确实类我。”
幸好朱元璋身强体壮,牢牢拽住了他,
朱元璋佯怒道。
昨晚朱允炆回东宫以后,朱标当然是要问他到底和爷爷说什么了,
朱允炆的嘴比王八壳还要严密,密不透风。
若不是朱允炆体无残缺,性情平静,他真以为自己儿子要出事了……
他故作严厉,朱标连忙致歉:“父皇,是我唐突了。”
朱元璋看着自己最满意的儿子,在心里叹了口气,
但国无二君,
朱标代行君权,是受朱元璋指派,干的是秘书的活儿,
有时候也会草拟意见,以供参考,
那么朱允炆,能做什么呢?
朱标丝毫不逾矩的表现令朱元璋心里生出几分怪诞之感,
“父皇,若是你要惩戒……”朱标恨不得朱元璋多骂自己几句,见他沉默了,忙不迭说道。
……
朱允炆正坐在躺椅上晒太阳,他手中攥着两个核桃,轻轻地摩挲,看到朱标的身影,站起身:“父王。”
“将我说过的话说了一遍,让我们父子之间不要有间隙。”
像他儿子这样的政治嗅觉,绝对是天生的,
“朝会无人奏事,平日里最喜欢关注皇家事的谏臣们,却对我昨天说的话装聋作哑,父亲你觉得正常吗?”
朱标看着自己的儿子,意识到了朱元璋三句话不离朱允炆的内涵:
但怎么搞定呢?
可得到在朱标心中得到朱元璋恩宠的朱允炆并没有露出任何开心的笑容,反而显得更加忧心忡忡,
“他们不说,是好事。过几日,他们就忘了。”
所有人都对他“僭越”的话语默不作声的事实,
但旋即,朱允炆嘴角挤出了一个微笑:“那父王,你为我求来的是哪个先生。”
吓病了国子监祭酒宋讷,国子监的老师们都纷纷告假,摆明了就是“教不了他”了,
得知朱元璋和朱允炆昨夜的谈话前半部分,他已不再惊讶,而是叹了口气:
他比了个吾父的嘴型,
“是台州府大儒。”
朱允炆的脸色更难看了,
但他的确也有一个比较好的消息,
朱元璋还是愿意为了他,清扫阻挡在他接手这个国家之时,将会面临的一切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