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微风细雨(2 / 2)

权力,

太子自己来教授儿子,如何?

无可指摘。

更重要的是,一句话也没提到朱允炆,

朱标不清楚,这到底究竟是好是坏?

......

“今日朝堂之上,有一位叫做戴彝的翰林侍讲提起了你。”

朱允炆午休后,照往常一般在大本堂温书,见方孝孺没有休息,也坐在这里温书,便对他讲道。

方孝孺一脸茫然:“我?”

“嗯,也提到了我。”

朱允炆看着方孝孺茫然失措的表情,突然感觉他有些可怜,

这个儒士有自己所坚信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终将会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

毕竟政治,就是这么无聊的游戏,

一群掌握着资源与权力的人,耍着另一群想要掌握资源与权力的人,

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中译中翻译一下就是:

洪武圣皇请方孝孺这个没有功名在身的儒士前来东宫教学皇孙,本就不是来为他讲授经义的,而是来背锅的。

国子监祭酒宋讷逃过一劫,

一方面是他年事已高,皇帝网开一面,

一方面则是他有功在先,而且断然不会私授皇太孙到那种地步,

总之,无论是国子监的众师还是翰林院的侍讲,都看出了这一点,想尽方法来逃避这可能存在的政治漩涡,

朝堂之上,人皆对此缄口不言,便是因为此,

朝堂之下,文臣们的软弱性可见一斑。

朱元璋怎么想的朱允炆不知道,朱允炆知道因言获罪,已经是一项锦衣卫成立以来的“惯例”,

而方孝孺却偏偏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一头扎了进来,

但假如不是他,又能是谁呢?

那些自诩儒风肱骨的朝臣,靖难之时可是投的一个比一个快,

只有方孝孺,宁死不屈,还在建文时的四年间搞了一大批自己熟识的文人上台,

这番赤诚让朱允炆有些欣赏。

虽然这人在政治上的敏锐度较弱,脑子比较迂腐,

但总得来看,他对身边的人来说,算是好人。

“既然提到了皇孙,那就是好话了。”

还未知晓早朝具体情况的方孝孺很是乐观。

“是啊,算是好话吧。”

朱允炆笑了笑,

“上次格物致知有些问题,我还没说清楚。”

“请太孙赐教。”

方孝孺认真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