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一波未平(周二求追读!)(1 / 1)

朱允炆皇孙和指挥使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能寻求帮助的人局限性太大,

而方孝孺的身份,则能够出入东宫,和更多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可毕竟限制要少的多。

但他毕竟日常一切交流谈话,书信等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下,

狡兔三窟,

——朱元璋若是也不喜欢这本《开物书》,将他的书全部禁了,等于十几日时间白费,他还得想办法写一本让朱元璋喜欢的书,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让方孝孺代劳,分摊风险。

但如果真的因为这些书让朱允炆陷入了危险境地,惹来朱元璋的怀疑,

即便那本书里面,完全都是朱允炆的字迹.....

“皇孙这么做,总有他的道理......”

因此洪武二十年,四月初十,

“方孝孺怎么会写信给我?还附了一本书吗?《开物书》,这名字倒是有点意思。”

反而有着所有青春年少之人共同拥有过的热切期待,

他不认识方孝孺,

是受皇帝征召来给朱允炆讲课的老师,

是台州府叫的上名字的儒士,

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

姚广孝如今正担任庆寿寺的主持,在自己禅房内打坐的时候,一般无人打扰,

《佛经》毕竟是读不完的,

他点起一根线香,

入眼的第一反应是感觉写的很简洁,

引经据典,既不是对前朝的反对,也不是对前朝的继承,

而开采的器具,明明看着改进的程度不多,

“方孝孺这是转行当铁匠了?”

因为和博洽一样,他是个杂才,亦或者全才,

——简单来说就是擅长空谈,

并且对事物中的细节有着魔鬼般的把控和洞察力,

“这本书有意思,前半部说矿物勘探与开采运输,后半部说矿产的冶炼与铸造。

姚广孝合上书,对书的作者保持怀疑,

如果是一个深耕在矿产开采与运输部门的工部要员,倒还好说,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但把这么重要的书交给他是什么意思?

这个人手写小册子,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但煤矿仍是国有,不管是勘探,采矿,运输一应事宜都是由官府负责,

庞大的利益可以让燕王更加强大,自然也可以让大明更加强大。

“北平煤产丰富,一年至少有四五个月气温低下,甚至下雪,要是能照此法改进煤炭开采与实用的法子,至少可以增加好几倍煤产,倒是大大解决了冬季寒冷的问题,可以验证一二。”

午后蝉鸣蛙噪,已经是睡不着了,索性从半躺着坐了起来,

“毕竟若是能大量开采煤炭,可以解决冬季寒冷的问题,戍边的兵士不必时刻穿得那么臃肿;而若能改进铁矿的冶炼与兵器的铸造......挥师北上收复北边的失地,岂非指日可待?”

他到底是公心多还是私心多?

“不管他到底是作何打算......这个叫方孝孺的人,我一定要回信认识一下。”

姚广孝从身边抽出纸来,写了回信封好叫小沙弥送出,随后整理好衣服,备好车架往燕王府去。

午后的燕王府很是平静,

伺候在他身边的太监低声说道。

他横看了殿外一眼,

“进来吧。”

“什么宝书?”

“哦?你且过来。”

“砰砰!”

虽这么说,他还是将姚广孝手上的小册子接了过来:“跟我说说,这本小书怎么就【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