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长安城,一战可定——(1 / 1)

“昭弟,你胡言乱语些什么?”

“何况,诸葛亮一生谨慎,行军素来缜密严谨,若不是殒命于此,何至于这边的营垒都来不及拆?难不成是故意留下来让你、我观阅、学习一番?”

正是高枕无忧这四个字,惹得司马懿摇头苦笑,“何来高枕无忧?虽保一时性命,可鸟尽弓藏的一日,却也更近了…”

这个问题,司马懿没有立刻回答,他就这么站在原地,望着那蜀军留下的营垒,像是对这个问题不置可否。

曹魏宗室与世家本就是不同水火,之前太多的矛盾因为诸葛亮的缘故,被掩盖住了。

苦笑一声,司马懿感慨,“我与诸葛孔明这代人哪,明知不可为,却还是要为之…诸葛孔明据一州之地,战士百姓不过天下十一,却能六出祁山,将大魏逼入绝境…如今他一死,看似成全了我,却也是将我逼入绝境…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更像是讲述给诸葛亮这个为敌六年,却亦敌亦友亦知音的人。

说到这儿时。

两人翻身下马,依次禀报道:“禀大都督,蜀将魏延派急行军奔至斜谷,意图烧毁栈道,魏延亲率大军拦阻杨仪、姜维,似是要断他们的退路,继续北伐…”

“禀大都督,上将军曹爽与陛下钦使已赶至长安,听闻诸葛亮病逝,蜀军西退,特传大都督回长安,说是要宣读陛下旨意…”

两条消息,惹得司马懿不禁苦笑。

说到这儿,他翻身上马,勒马回转,朝长安城的方向疾奔。

“大哥,你说…陛下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么?”

“呼…”司马昭也吁出一口气来,感慨道:“诸葛亮如此奇才,却被刘禅那样的昏主累死,父亲在前线艰难应敌,朝廷却整日想着换帅,想着为难爹…呵呵,我现在倒是希望,诸葛亮若还活着便好了——”

蜀军的军帐内,杨仪的话传出。

姜维站在靠近大帐入口处的地方,眼睛时不时的望向外围,敏锐的察觉着周围的一切。

这也是诸葛亮授意的。

他醒来这事儿,是绝对的机密——

包括那个说不上名字的、到处充斥着古怪的地方;

包括诸葛尘将他医治;

杨仪与姜维自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他们觉得那就像是一种缥缈虚幻的臆想,可是…分明,死而复生的诸葛丞相就坐在他们的面前,

病症似乎也完完全全都控制住了。

这…简直太过玄奇,太过不可思议;

“这世间有许多术法都无法解释的,诸如这七星法阵,诸如那名唤诸葛尘的少年…”

“丞相,那我们还退军么?”杨仪连忙问。

诸葛亮的话让姜维眼珠子一定。

只是…

不等姜维把话说完,诸葛亮已是轻轻摆手示意。

正因为如此,他的每一句话都显得成竹在胸,“在那个世界,在我恢复意识的时候,那名唤诸葛尘的少年曾提出过一个假象…”

“若我能死而复生,便是子午谷奇谋最佳的时机——”

似乎是觉得声音太大了,连忙捂住了嘴巴,一脸的歉意。

可这次“子午谷奇谋”是竟由诸葛丞相言出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现在,分两步,便先去解决那魏延的麻烦——”

像是只要从他口中言出的话语,就永恒的带着一股不容置疑与成竹在胸。

丞相怎么说,便怎么做,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那诸葛尘提醒了我,狡兔死,走狗烹,我一死,司马懿就要交出兵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