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高效的朝政行为(2 / 3)

于志宁回道“朝中这么多事要忙,我等且办好眼前的事,少去听那些闲言碎语。”

长安城内,长孙无忌来到了舅父的府中。

近来长安城的老人家一个接着一个去世,高士廉倒是活得清闲,他正在用一个小秤,秤的两侧有两个盘子,当盘子上没有东西时候,这个秤保持水平不动。

“你怎么来了?”

“来看望舅父。”长孙无忌走入院内。

高士廉也没去看他,还是自顾自鼓捣着陈皮,他道“这小秤是东宫送来的,很是有意思。”

长孙无忌问道“是太子殿下让人铸造的?”

高士廉摇头道“是太子殿下给晋王布置了一个作业,晋王殿下便造出了此物,别看只是小小一个秤,这其中藏着的学识可不少,两端长短相同,重量相同,嗯……少府监的铸造技艺什么时候这般了得?”

长孙无忌坐在一旁,自顾自倒了一碗茶水。

“哎!”高士廉又给放了几片陈皮,道“陈皮是个好东西,孙神医说可以多喝点。”

“谢舅父。”

高士廉尝了一口茶水,又道“老朽近来心情好,就不赶你走了,说说吧,来找老朽是为何事?”

“就是想来看看舅父,并无他事。”

高士廉整理着茶叶,又将一些陈皮放入布袋子中,对一旁的高林吩咐道“送去欧阳询的府上。”

高林接过这袋陈皮,点着头离开。

长孙无忌盘腿而坐,目光打量着这个小秤,伸手拍了拍小盘,秤的两端便开始晃动。

在桌上还有一副琉璃的眼镜,倒是知道此物,房玄龄与郑公都有一副。

如此剔透的琉璃很名贵,宫中也鲜有。

“别的你可以带走,但这眼镜不行,老朽也还要它看书。”高士廉笑呵呵地,问道“太子近来如何了?”

长孙无忌回道“太子主持朝政,监理国事,守备长安。”

高士廉抚须了然道“房玄龄呢?”

“房相辅佐。”

“那你呢?”

听舅爷这么说,长孙无忌又道“辅佐太子。”

“对。”高士廉中肯点头,道“你与房玄龄是一样的,承乾是个好孩子,他想要当皇帝。”

长孙无忌烦闷地喝下一口茶水。

“你看看你,总是不将心思说出来。”

长孙无忌道“太子让褚遂良兼领礼部,这般升迁没有经过吏部。”

高士廉抚须道“你是觉得你与承乾有嫌隙了?”

看他还是一脸的沉默,高士廉饮下一口茶水,茶水入口之后,神色也好了一些,“老朽当年与你说过的话,你可还记得?”

长孙无忌颔首道“当初舅父说,只要我扶持东宫太子,长孙家就一定能够善终。”

“嗯,你记得就好。”

“孩儿不是怀疑舅父。”

高士廉坐在摇椅上,一手端着茶碗,摆手道“你就算是怀疑老朽也无用,承乾就是大唐的下一个皇帝,这孩子很聪明,他不着急,也不急于求成。”

“辅机啊。”高士廉吩咐道“你总是患得患失的。”

高林又回来了,他坐在一旁继续挑拣着陈皮。

长孙无忌将茶水喝完,也不再多问,作揖离开了。

等人离开,高林低声道“赵国公看来心事很重。”

高士廉感慨一笑,继续把玩着这个小秤,道“他烦忧的事老朽已不能解矣。”

高林继续道“赵国公是担忧陛下去泰山封禅吧。”

高士廉摇头道“若说封禅……承乾也很合适呀。”

两位老人家面带笑容,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到了夜里,高士廉正在看着崇文馆的文章,就听到屋外的话语声,他稍稍将眼镜拉下鼻梁,蹙眉看向屋外。

月光下,是熟悉的身影。

高士廉确认了来人,双脚忙放下塌,匆匆穿上了布鞋,也没提上鞋后跟,就出了门。

宁儿将怀中的女儿交给高林抱着。

高林笑呵呵地抱着这个孙女,笑容满脸。

李承乾站在院内,道“舅爷,许久不见了。”

高士廉神色多了几分慵懒与不在意,在屋前的门槛坐下,道“老朽就要入睡了,殿下何苦再来打扰。”

李承乾从一旁拿了一张凳子,也在舅爷身边坐下来,道“孙儿得知今天舅舅来拜访过,若孙儿明日再来,舅爷会觉得烦,烦一天总比烦两天来得好。”

高林抱着孙女,好多年没有这么高兴了。

李承乾又道“打算等这个孩子懂事了,交给丽质教导。”

高士廉倚着门,侧着身子,嘟囔道“近来你是在故意刁难辅机?”

李承乾道“可能是舅舅觉得父皇不在,他应该多多照看朝政,也照看孙儿这个太子。”

“哎呀。”高士廉神色多了几分不悦,“别与老朽说这些。”

李承乾点头道“那就不说了。”

眼看夜色深了,长安城也到了该宵禁的时辰,李承乾没再说朝中的事,与舅爷约好明日一起去钓鱼。

回去的路上,朱雀大街两侧的街巷,坊内的那些窗户都还亮着烛火。

巡夜的官兵见到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