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膜杀人案(5 / 7)

我的重要笔记 Seraphol 5978 字 3个月前

呆立在客厅,忽然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之前尸表检验时发现尸斑的进展程度符合24至36小时,和现场及尸僵现象矛盾,当时选择了根据现场及尸倒推断死亡时间,现在看来有些武断了。

死者的死亡时间有可能更早,死者家中的那份比萨,很可能就是死者最后的午餐。可如何解释其他尸体现象呢?我想到了影响尸体现象的重要因素—-温度。

既然嫌疑人能想到用保鲜膜和活性炭掩盖尸体的气味,肯定也能想到用低温延缓尸体的**,而尸僵程度受温度影响很明显。看来,嫌疑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聪明。

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们去查了死者家的用电情况,发现周六夜间和周日一整天的用电量一直是波峰,这说明空调当时应该是开着的。但现场空调是关着的,说明有人关了空调或者空调被定了时。

李筝观察了遥控器,发现温度设置是16摄氏度,这是设置的最低温度,但平时很少有人开到那么低。这诸多疑点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人给空调设置了最低温度,并且定了时。

空调造成的低温环境,使死后现象的进展变缓,造成了我们对死亡时间的误判。这样的话,侦查思路就需要重新调整了。

看来死亡时间推断始终是法医面临的一项难题啊!尽管法医有很多手段推断死亡时间,可还是很容易误判,毕竟影响死亡时间判断的情况太多了。我摸了摸后脑枕骨,在炎热的夏天感到后背一阵发凉。

我马上给冯大队打电话,说明了死亡时间误判的情况。

回到局里,我们重新在电脑上浏览现场照片,卫生间地面上的一道甩溅状潜血痕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甩溅血痕,往往能反映嫌疑人的手和凶器的位置

206

及运动轨迹。

这道潜血痕从洗手盆下方的地面开始,沿墙壁上行,但洗手盆没有潜血甩溅痕。这说明作案工具的位置应该比洗手盆下沿低。

根据之前的测量,卫生间洗手盆下沿高度为70厘米,这说明嫌疑人的手距地面低于70厘米。而一般男性的手距地面高度为74厘米左右,女性的手距地面高度是70厘米左右。我们面面相觑,莫非嫌疑人是女的?

恰好市局DA室打来电话,小凳子上的头发就是死者的,说明小凳子是凶器的一种,但死者衣服上的血迹却排除了之前怀疑的朱浩和邹昊阳。

“会不会是送外卖或快递的?”李筝低头喝了一口咖啡,“前几天我看过一个报道,一个送外卖的入室强奸杀人。”

“送外卖的可以敲开门,自然有嫌疑,但是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行。”我们把这个线索反馈给专案组,估计很快就会找上外卖小哥。

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回想勘查现场和尸检的过程。

“其实解剖时我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只是想法不太成熟。你们看,死者胸腹部创口刺入时都有一定的角度,而且这个角度都是从下向上。尤其是胸部创口,倾斜角度很大。”

我拿出尸检记录表,那上面对每一处创口都进行了描述,包括创口的宽度、深度和走行方向及倾斜角度。

李筝猛地拍了下桌子:“匕首从一个较低的位置斜向上刺入胸腹腔,这说明嫌疑人很可能比死者矮!”

“本来我也不太确定,但结合那道甩溅血痕……”我略一停顿,王猛和李筝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而且,嫌疑人的体力并不怎么强。”我慢慢说道,“死者身上那么多伤,我觉得并不是虐杀,大家是先入为主了。

“虽然死者身上的伤很多,但非致命伤也很多,而且分布在多个部位,给人的感觉像是在试刀或者练习。这说明凶手杀人技能不熟练,生怕一种方式不能致死,所以进行了各种致死方法的尝试。

“看似凶残的背后还反映了嫌疑人力量不足,因为力量不足,一次不足以致死,所以嫌疑人需要不断攻击;也因为力量不足,所以嫌疑人在行凶时遭到

207

死者反抗,并受了伤。”

智商高、力量弱、个子矮,可能与死者认识……”李筝忽然蹬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学生?但邹昊阳的DA比对不上啊。”

我没有回答李筝,站起身走到窗前:“这个现场有个特点,那就是血痕非常多,我们可以根据血迹来分析一下整个行凶过程,或许嫌疑人已经浮出水面了。”

冯大队,您怎么来了?”王猛站起来,给大队长倒了杯水。冯大队笑着摆了摆手:“你们继续,我旁听。”

冯大队找了把椅子坐下,我们把所有证据和线索串起来,推理了整个杀人过程。

周六中午,嫌疑人敲门进屋,不知为何与死者发生争执,在客厅发生撕打,死者体表有皮肤损伤,同时嫌疑人也受了伤。

两人撕扯中来到卫生间,嫌疑人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从下往上刺向死者胸部。由于力量较弱,准确度差,其中几刀被肋骨挡住。但还是有两刀从肋间除进人,一刀刺破心包,一刀刺破肺脏。

嫌疑人并没有收手,又朝腹部捅了几刀,导致张小琴肝破裂、肠破裂,胸腔和腹腔内大量出血,地面和墙上留下了甩溅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