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开制药厂2(1 / 2)

白老爷子一时间也很是动容,他认识的老伙计有很多人都受着病痛折磨。

连他自己都是多亏了有个好孙女给他调理着,不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最终,他沉沉的开口应下了“好!你尽管去做,钱不是问题,白家会全力支持配合你!”

“谢谢你,爷爷……”

八个月后,在老爷子的全力支持下,"向氏制药厂"的招牌挂在了京都郊区的一座自建厂门口。

本来白雅静是打算租的,可老爷子却不同意,他认为那样受制于人,后期麻烦不断,于是大手一挥直接远程几个电话买下了一块地皮,让她找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建。

而白雅静跑前跑后将需要的证件和批文都搞定了。

赵亮他们几个每天都抽出一人过来帮忙监督建房进度。

虽然药厂他们没分成之类的,可他们都很乐意帮忙。

最终建成的厂子足有三十来亩,主生产车间&bp;占地8亩,有2栋红砖厂房,带天车和蒸汽管道。

仓库占地4亩&bp;药材堆垛高度超3米,需人工叉车搬运&bp;。

这叉车还是老爷子搞过来的。

办公生活区&bp;占地3亩&bp;有三层小楼,含托儿所和医务室&bp;,家里有孩子的工人可以将小孩放这里。

动力区占地&bp;2亩&bp;锅炉房烟囱高30米,全天冒白烟&bp;。

道路绿化占地&bp;13亩煤渣主路+梧桐树,和其他的一些树啊花的,也有专门的空地晒药材&bp;。

这里的规划都是白雅静和外婆两个人经过商议改稿几次出来的方案。

而设备都是许薇亲自操刀制作的,无一不精良,白雅静每天都干劲十足的。

药厂招人,她都是亲自面试的,人品德行得过关,是否爱干净,责任心强的才能要。

硬性的条件也有,起码户籍需本市户口。

政治审查,家庭成分无不良记录成分,这个还需要街道办或者村里开证明。

学历&bp;-&bp;普通工人:高中毕业,有数理化基础。

技术岗中专/大专,药学或机械专业优先。

还招了退伍军人进保卫科。

一通面试下来,她先招了五十来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她还得继续招人,她预计起码得上百个才能满足生产要求。

她白天只要医院休息,就在厂里和技术员们一起研究生产工艺,晚上回家继续研读外婆的医书,常常熬到深夜。

第一批"通心丸"生产出来那天,她难得紧张得手心冒汗。

实验阶段一过,她就开始准备投入使用了。

向家的药方确实不错,实验人员用了都说好。

而且因着向家的名声,和她自己之前打下的基础,她很顺利将药丸送到市里几家医院和药店试用,当然军区医院也放了。

反响也是出奇地好。不到一个月,订单就接踵而来。

"外婆,我们成功了!"白雅静兴奋地拿着新收到的订单冲进办公室,"人民医院要追加五百盒!我们军区医院要追加八百!哈哈哈!"

外婆正在检查新一批原料,闻言抬起头,脸上露出疲惫但满足的笑容:"我们家囡囡真厉害!"

白雅静紧紧抱住了她“外婆,你最厉害!”

这个年纪了,还陪着她创业打拼。

祖孙俩温情脉脉的抱了会。

白雅静又拿着订单风风火火的出去和生产组长报备去了。

“外婆,你歇会,等会我来弄!我先去找人下单!”

外婆轻笑着应好,却没停下手里的活计,做这些事情她很喜欢,并不觉得累。

白雅静和生产组长商讨完了生产任务,还得去找采购,催促他去收药材。

她现在所需的药材越来越大了。周边村里,市里药店都会去收。

就在向氏制药生意蒸蒸日上时,危险也悄然而至。

京都最大的制药厂"民生制药"的老板袁鑫注意到了这个新兴的中型厂。

又一次的会议上,他危险的眯着眼睛听下属汇报向氏制药的情况。

"老板,这个向氏制药的''通心丸''抢了我们不少市场份额。"销售科长擦着额头上的汗紧张的开口,"他们价格比我们低,效果据说还更好些。"

袁鑫六十出头,梳着一丝不苟的大背头,手指间夹着一根中华烟。

他慢悠悠地吐出一个烟圈:"查查这个向氏的底细。"

向?好久没听到这个姓氏了啊……

五天后,一份详细的报告放在了袁鑫的办公桌上。

他翻看着,突然在一页上停住:"哦?原来是她啊,军区医院的白副院长!老熟人了,她的外婆居然是向兰?"

"是的,老板。"秘书恭敬地回答,"向兰是解放前有名的中医,后来在沪市杏花村开了个小诊所。

咱们只能查到这些,其他的都是保密……"

对方的丈夫和家庭,根本一点都查不到。能查到这些都是因为对方没有对外隐瞒。

袁鑫一时间陷入了回忆,估计不是什么好的回忆,他很快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