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亲的朋友,是家里的父母的同事,叫伯伯,叫叔叔,这叫礼貌,也叫懂礼数。
你瞅着,胡同里谁家孩子见着人不言(读粘)声低着头就过去了,准要叫人说道。
当然了,无论是多大岁数的,都不会跟孩子一把见识,又是招呼的事。
但他们会问你是谁家的,然后就会对你的父母有了一个不会教孩子的印象。
现在说两句不痛不痒,不轻不重,但等你闯祸的,到时候且看着。
人家还不什么话都传出来,从你小时候见着人不打招呼一事,能引申到你犯错误的根本原因。
当然了,你要是出息了,人家也就不提这件事了,只当你小时候聪慧羞涩,当个笑话说了。
人家都要说,谁家谁家孩子,打小就聪明,看着就像当干部的材料。
嗯,他要是看得这么准,怎么不给自己家孩子看看呢。
都是后找的,都是马后炮,都是漂亮话,都是为了说给你听的。
所以啊,不知道南方是如何的习俗,反正北方的孩子不能不会说话。
要是遇着津门的孩子,那小漂亮磕儿就更多了,还有俏皮话呢。
当然了,孩子都是好孩子,看父母教育,也看成长环境。
这孩子要是没遇着好人,好邻居,好街坊,也容易受影响。
你瞅着有大人没羞没臊,没有尺度地逗着孩子,什么话都往外说。
你爸爸干啥呢,你妈妈干啥呢,你爸爸和你妈妈晚上在家干啥呢。
他觉得他问的这些问题就是一些人站在一起,逮着一个孩子逗着玩了。
要是听见小孩子口无遮拦说了家大人的事,他们必是要爆笑的。
他们拿这个当笑话逗,全然不顾小孩子啥也不懂,还以为这是好事呢。
孩子家大人不在,都拿他当傻子哄着,说着让人爆笑的羞事。
这孩子在未来一段时间算记住了,只要家里有点啥事都往外说。
要是家长及时管住了,打两次,并且告诉孩子这些事不能说还好。
要是管不住呢,以后这孩子是不是废了,得多大才能自己明白过来。
他家大人的声誉和形象是不是就在这一声声的玩笑当中毁了。
再回头看看这孩子,他总有长大的一天,总有明白事的一天。
到时候他一定记得以前有人逗他说家里的事,拿他取笑当乐呵。
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有人还会提出来这段往事当笑话。
他们当笑话,可这个时候就是孩子心中的伤口了。
再玩笑,就是在伤口上撒盐。
有懂事的自强自立,通过提升自己获取成就,让那些人闭嘴。
可这样的孩子又能有多少呢。
多数是用同样的手段报复下一代,成为他们讨厌的那种人。
把这些行为复制下去,让大家有了新的笑话。
有禁不住逗的,长大了反应过来,再遭到戏弄,抄起刀就把对方宰了。
就一段记忆里的往事,就一段由笑话开始的悲剧,就因为白活三十几年,长了一张嘴,把命搭里了。
就算这孩子上了庭,人家审问他,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审他的人都要说一声那人死的活该,这孩子可惜了。
这样的孩子已经走上了不归路,救不回来了,他已经决定要用暴力来反抗这种戏弄,这种源自小时候根深蒂固的仇视。
如何解决得了,如何化解他们的心伤。
远走他乡,可以。
功成名就,可以。
随波逐流,也可以。
唯独所有人不愿意看见,但还存在的现象就是,有人还在为了一己之私,一时的笑话胡乱逗孩子。
大院里的棒梗,少小丧父,他愿意家里由女人当家,愿意母亲是那个生活和工作的状态吗?
你当他是小孩子,可街坊邻居说闲话他听见了,可都懂了。
不跟家里说恰恰说明他明白其中的含义,更看得见母亲的所作所为。
他自卑的不是母亲和家庭,而是他自己年幼,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
相信所有人都认同一点,那就是人生而无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教育环境出了问题。
西方那种把人生下来就有罪的论述当做思想核心来信奉和用金钱、时间等来赎罪的论调,纯纯的愚昧思想和唯心主义。
棒梗长歪了,一多半的原因就是没遇着好邻居。
真要有偷东西的情况,要么领他去找家大人去说说。
不要求对方返还什么赔偿,只是要求对方教育好孩子,别长歪了就好。
懂事的家长自然会告诉孩子偷东西是不对的,拿人家东西也是不对的。
这孩子下次绝对不敢偷拿人家东西,更不敢轻易犯错误。
你瞅瞅棒梗以前的环境,偷傻柱的吃食,傻柱光逗不问,还觉得这是好玩的事,小子哪有不淘的。
再看看贾张氏和秦淮茹为了口吃的没见识的模样,竟然想着骄纵棒梗学坏继续做这种事。
这样的环境,孩子长大了能是好孩子,那老天爷也太特么不长眼睛了。
为什么现在这小子有点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