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
到底是谁安排的大红旗去火车站站台上接他已经不重要了,也用不着猜想。
这么说吧,要是没有李怀德的明确授意,他栗海洋有几个胆子敢这么做。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了,事已至此,李怀德不承认,他栗海洋还能拆领导的台不成?
就算李学武再问一句,栗海洋也只能说会错领导的意思了,是他决定用大红旗去接站的。可真到了这一步,那大家的脸上就都不好看了。
所以你看李学武先是谢了栗海洋,又用一个小玩笑委婉地表达了不满和拒绝。
李怀德只是大笑,栗海洋明明早就解释过了,可这会儿还是要背锅。
张恩远坐在一边仔细地听着,认真地看着,以他工作十多年的经验和精力观望,还是觉得有刀子呼呼地从眼前飞过。
在钢城大家都说京城水深,今日至此,可见一斑。
“行了,秘书长已经接到了,你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李怀德笑着摆了摆手,对栗海洋说道:“带这位同志去你那坐坐吧。”
“是我在冶金厂的秘书,张恩远。”
李学武先是给李怀德做了介绍,这才转头看向张恩远点点头,交代道:“把文件留给我,请海洋同志带你去转转。”
“是,秘书长。”张恩远回答的很是干脆,站起身将文件包交给了他,给李怀德道了一声再见,这才随着栗海洋出门。
办公室里,李怀德见他打开公文包,笑呵呵地问道:“听说你一直在调研?”
“成果怎么样?”他迭起右腿,端起茶杯说道:“相信不止是我等着急了。”
“单位太多,范围太广。”李学武将刚刚从包里掏出来的文件整理好,嘴里则是回应道:“我也想摸摸辽东的底。”
“我倒是很理解你。”
李怀德从李学武的手里接过文件,点点头满意地说道:“你从来都是谋而后动的性格,有些事真就不能急。”
“你是从奉城来?”他一边看着手里的调研报告,一边问道:“营城那边怎么样,冰灾是否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奉城机械厂那边情况如何?”
他一连问了几个问题,看样子是对他的这份调研报告缺乏一些必要的信心了。
李学武并没有着急做介绍,而是将手里的另一份报告摆在腿上,这才看着他讲道:“我初二到的营城,情况不容乐观。”
他很是认真地介绍了渤海湾冰灾的实际情况,着重介绍营城船舶和港区在此次冰灾中遭遇的困难以及应对办法。
在介绍中他也强调了营城船舶和港区正在积极收集相关的材料,制定应急预案,同时为以后港区运营做保障准备,港区的设计团队也在做相关的实验。
李怀德目光并没有离开腿上的文件,可李学武汇报了这么长时间他都没有翻页,可见是对他的汇报很是关注。
当听到李学武介绍渤海湾港务管理局和航运管理处申请了飞机和炸药来破冰的时候,他抬起头颇为感慨地讲道:“落后就要挨打,技术落后要挨老天爷的打。”
“真是活活儿欺负人啊。”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淡淡地说道:“营城港区和船舶制造厂要尽快应对此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这是困难,也是机遇。”
李怀德放下茶杯看向李学武认真地讲道:“没有谁比营城船舶更能直面这种灾害,更有机会拿到第一手的经验了。”
“是,我也是这么想的。”
李学武语气郑重地介绍道:“在同营城船舶和港区的干部座谈时我着重强调了您对于集团科技发展工作的指示,也强调了这一次灾害应该给我们的警示。”
“同志们都很有自信,在会议上踊跃发言,讲了很多办法和目标。”
说到这里李学武的脸上才有了几分笑意,挑拣着有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给李怀德做了汇报和讲解,还提到了新技术。
李怀德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地点头,针对汇报中的一些关键做了提问。
李学武这一次是有备而来,李怀德又特意空出整个下午的时间来等他,两人自然有的是时间来讨论,所以说的很全面。
***
三楼走廊,今天过往的办事人员很多,尤其是下午这段时间。
很多人都听说了,秘书长是乘坐李主任的汽车回来的,一回来就进了办公室。
没人知道两位领导在聊着什么,但他们能猜到这些话题一定非常重要。
集团连着各工业企业、事业单位,谁又能置身事外,与集团业务脱钩。
每个企业的负责人以及机关的办事人员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集团机关的关系。
这么说吧,集团机关要是发生了什么大事,那一天之内就能传遍整个集团。
关系网的营建不仅仅是自下而上的趋炎附势,也有自上而下的主动结交。
谁敢说自己未来一直会在集团机关工作,没有基层关系到时候下去了不麻爪?
再说了,就算一直在集团机关工作,他们也需要基层的关系,否则他们就是睁眼瞎,下面的事情又怎么会传到他们耳中。
领导要用他们,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