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驾驶舱,路老板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看着面前绿绿的仪表盘。
她好奇地摸了摸操纵杆,机长笑着递给她一副备用耳机:“可以听听塔台通话,现在正在播报气象代码,br表示轻雾,对我们来说就像早餐咖啡上的奶沫一样无害。”
机长站在两人身后指着仪表盘:“这是我们的‘魔法水晶球’,能看穿云雾。”
他指着地形雷达屏幕,乌斯怀亚的山脉轮廓正泛着荧光绿色,“等会儿飞跃德雷克海峡时,它会变成海蓝色的波浪纹。”
机身突然一阵抖动,小刘一把握住了身边男友的手,后者探出头去看了眼:“地勤在安装雪橇式起落架,我们还没飞呢。”
“你飙车的时候胆子不挺大的吗?”
刘伊妃有些羞赧地笑了笑,机长的对讲传来声响,地勤人员的防冰液、抗凝剂以及最后检查即告结束。
世界尽头的直升机之旅即将开始。
欺骗岛和乌斯怀亚隔德雷克海峡相望,即便是乘机前往也需要三个半小时,乘船的时间就更久了。
对于路老板这样的富豪来说,昨天的徒步暴走远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玛利亚今天随行,很好地发挥了她导游的职责,一路上向两人介绍着欺骗岛的由来和情况,一直到众人眼前出现了一座圆环形的岛屿。
小刘好奇道:“为什么叫欺骗岛?”
玛利亚解释道:“1820年,一个美国人第一次发现了这个岛。他远远望过去,感觉这个岛跟一个普通的多山小岛看起来没什么区别。”
“但他绕了一圈后发现,这个小岛的东南侧有一个几百米宽的狭小缺口,把船开进去以后别有洞天,里面竟然是一个开阔的港湾。”
“后来这里就吸引了欧洲各国的捕鲸者在建立据点,在鼎盛时期,一度有将近一百艘捕鲸船在这里停靠。”
“捕鲸?”刘伊妃诧异道。
直升机平稳降落,巨大的噪音暂时阻止了玛利亚的解答。
少女走出机舱,眼前的荒凉环境和巨大的废弃人造物,让她产生了一种宛若外星世界的科幻感。
路老板环顾四周:“这就是捕鲸者遗弃的铁罐吧?”
小刘更讶异了:“捕鲸要这么大的铁罐做什么?跟化工厂似的。”
“一开始是为了填饱肚皮,不过进入工业时代就是冲着鲸鱼的鲸油去了。”
“这种储藏在抹香鲸头部的鲸油在燃烧时可以提供明亮、稳定、没有气味的火焰,是上佳的照明燃料,还可以用作机械润滑油。”
鲸油是鲸类在千百万年的时间中为了生存进化而来的,并不是用来燃烧的。
但鲸油碰巧拥有的这些不幸的特质变成了它们的罪证,导致所有鲸类被人类判处了集体死刑。
其中,以西方和鬼子最甚。
路宽看过一部叫做《血色海湾》的纪录片,其中受惊的幼鲸拖着母亲尸体游弋的画面令人震撼,也暴露了西方把持的所谓环保组织的真面目。
他和女友在岛上散步,心情闲适,但说出的话却异常残酷:“抹香鲸的鲸油在头部,捕鲸者会在它们的头部钻洞,然后抽油。。。”
“咦!别说了。。。”刘伊妃牵着他的手都攥紧了几分,哪里想到眼前的废弃铁罐,正是资本狂潮退去后留在世界尽头的文明伤疤。
触目惊心。
“你十多岁在纽约生活,应当也看到过环保主义者的活动之类的吧?”
小刘点头:“学校有相应的课程,但很少有这种揭示自身发展中的恶迹的。”
“之前奥运会开幕式,被西方诟病的很重要一点就是环保,譬如焰火、鸟巢施工的材料、国内的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等等。”
“但他们都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
路宽指了指远处的硕大油罐:“1956年西方有部电影叫《白鲸记》,把鲸脂工厂的血腥场景转化为工业史诗的画面。”
“沸腾的鲸油釜配以恢弘交响乐,把每提炼1吨油脂需6头幼鲸的事实,转化为人类征服海洋的视觉奇观。”
青年导演笑道:“怎么样,叙事视角一转变,是不是觉得看这个问题的视角又不一样了?”
小刘若有所思地点头,更加明晰了他要通过奈飞、中国神话宇宙等所有文化产品和工具进行系统化打造的野心和目的。
文化产品和文化战线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够通过叙事重构和美学包装,潜移默化地重塑公众认知,将历史罪行和现实矛盾转化为符合特定意识形态的“合理”叙事。
西方通过电影、文学等载体,将血腥的殖民和环境掠夺美化为人类文明史诗,用浪漫化的视觉语言掩盖残酷真相,从而在文化层面完成对民众的思想驯化。
在现实中,展现出的特点就是对东大等国的恶意攻击和诟病,再通过文化产品和公智舆论添油加醋和掩盖自己的双标。
被困在信息茧房里的民众其实很难看到真相。
欺骗岛的巨大油罐引申出的文化思考,充其量算是个小插曲。
两人毕竟是来度假的,路老板也没有再讲这些太过严肃的话题,和女友并肩看起带帽企鹅的群体出动。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