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建中元年(2 / 3)

近期上岗的有能力的官员,大多是新党。

对此,赵俣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只有这样,新党才有大力整治贪腐的干劲。

在这个过程当中,大量的赃款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朝廷。

赵俣力排众议,先支付了拖欠日久的军费,包括之前朝廷欠下的有功将士应得的赏赐。

这使得整治贪腐的行动以及赵俣本人得到了军方的大力支持。

另外,赵俣也开始支付拖欠官员的俸禄。

也就是说,这些贪官倒了,大家全都捞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那整治贪腐,肯定还得继续,谁反对,那就是跟军政双方的大部分人为敌。

在这个过程当中遭到“迫害”的一些旧党人士,不是没去找向太后,想要向太后出面解决旧党被打压一事。

可向太后却告诉这些旧党人士,赵俣不是在打压旧党,他只是在解决朝廷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难题。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赵俣这次让张商英、李清臣、苏轼筛选出来了大量有能力的官员。

谁都能看得出来,赵俣这是准备用这些有能力的官员来取代那些贪官。

而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没有能力的官员,也一并被拔除了。

——在想要“抢地盘”的新党的反复建议下,赵俣将磨勘制度取消,全面评估各地官员的政绩,政绩考核不过关的官员一律退位让贤,以前那种按资历自动晋升不问政绩的事彻底没有了,今后的风气是能者上无能者下。

旧党人士也明白,赵俣这真不是在针对旧党。

要知道,这次筛选出来的有能力的官员,确实不全是新党,而是新党旧党都有,认真说起来,因为旧党官员的总人数比新党官员的总人数多,被赵俣和张纯筛选出来的人才中属于旧党的还要更多一些。

只是,目前整治贪腐的是新党,他们就算是清理掉那些贪官,将那些无能的官员赶走,也只会从赵俣和张纯筛选出来的人才中挑属于新党的任用。

这导致有些州县甚至出现了一整个州县都是新党官员。

见新党如此“攻城掠地”,旧党真急了,只能一遍一遍的找向太后。

向太后没办法,只能找赵俣商量解决的办法。

“迫于向太后给的压力”,赵俣只能让苏辙也负责整治贪腐的工作。

等到旧党动手以后,下手一点都不比新党软弱,他们丝毫没有因为他们要收拾的官员大多也是旧党就手软,主打的就是,你不下去,我怎么上来?

不得不说,“用后任查前任,查到问题了,就能顶替前任”这招实在太狠了。

当然,也得承认,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免有那些红眼了的后任,为了能够坐上前任的官位,而栽赃陷害。

对此,赵俣的宗旨是严格执行诬告反坐,并且到了这一步,查案的可就不是新党或者旧党了,而是由皇城司以及赵俣针对此事特意成立的东厂负责严查。

为了减少成立东厂的阻力,赵俣任命向太后的心腹宦官杨戬担任厂公,而东厂的主体则由宦官担任。

这也是张纯给赵俣的建议,目的自然是为了帮赵俣强化皇权与中央集权。

其实不用多说,这就是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原来的皇城司与锦衣卫还是有不少差别的,赵俣又重新定义了皇城司的职责,使其直接听命于自己,负责侦办钦定案件、缉捕要犯,无需通过常规司法程序。另外,作为赵俣的亲军卫队,皇城司承担侍卫仪仗、巡查皇城、保护皇室安全的职责。再有就是,皇城司独立于六部之外,可以直接向赵俣弹劾官员。主打的就是将皇城司彻底变成锦衣卫。

而东厂,也是独立于六部之外,直接向赵俣汇报,其职能包括监视官员、百姓及皇城司,成为赵俣耳目,防止权力被官僚集团垄断,它又可以与皇城司相互制衡,避免单一机构权力过大。

由于皇城司和东厂可以绕过繁琐的司法流程,快速响应赵俣的指令,这使得,在这次整治贪官污吏的过程中,出现的几次问题,由皇城司和东厂出手,全都减少了官僚体系的推诿扯皮,高效又妥善地将问题全部处理掉,充分又快速地执行了赵俣这个皇帝的意志,确保了整治贪腐和整治怠政得以顺利进行。

皇城司和东厂,尤其是后者,一战成名。

新党和旧党中,不是没有有识之士,意识到赵俣强化皇城司的职权和创建东厂,目的不简单。

可目前阶段,新党和旧党最大的敌人是他们彼此,他们一时半会还顾不上赵俣的小动作。

更主要的是,新党和旧党还没意识到这是针对他们的机构,毕竟,皇城司本来就有,东厂又是为了解决他们党争的问题刚建的“小机构”。

因此,一时之间,深陷党争的新旧两党官员也就没太把皇城司和东厂放在心上。,

这也就使得,皇城司和东厂有了快速发展壮大的机会。

至于等新旧两党人士反应过来?

那时的皇城司和东厂已经成长为他们撼动不了的存在,赵俣更是羽翼已丰,又没有了向太后的制约,他们再想反对已经无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