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势(3 / 3)

曹操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若不给曹操好处,曹嵩还真怕曹操不派兵来接应。

在郑平谋划河南之局时,董卓也如郑平预料的一般,留下马腾和韩遂在并州,然后撤兵回长安了。

虽然没能击败袁绍公孙瓒,也没能擒获刘陔,但曹操、陶谦、臧洪等人的支持,已经让董卓满足了。

近一年的征战,不仅西凉军疲乏,董卓更是疲乏。

能在长安城好好享受,为何不非得在并州受苦呢!

由于荀攸在河北战场上的卓越表现,一回长安就被董卓任命为尚书仆射,当卢植的副手。

董卓自觉功劳卓著,便让亲信李儒在大殿上高呼“太师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宜赐号曰安汉公,复其后嗣,畴其爵邑,上应古制,下准行事,以顺天心。”

此言一出,直接震惊刘协和朝殿文武。

安汉公虽然是大汉的爵位,然而大汉四百年只有一人继承了安汉公爵位。

那就是王莽!

董卓这个时候指使李儒,让刘协拿安汉公的爵位来封赏董卓,这用意就有些捉摸不定了。

刘协握紧了拳头,死死的盯着李儒,恨不得将李儒碎尸万段。

司隶校尉黄琬怒而出列,呵斥道:“荒谬!安汉公乃逆贼王莽所置,让太师当安汉公,难道是想说太师有王莽之心吗?”

李儒不怒反笑,狡辩道:“安汉公,指的是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的人才有资格当安汉公。这跟王莽有什么关系?”

“倘若司隶校尉觉得这安汉公容易让人误会,那就改成辅汉公如何?”

黄琬喝道:“本朝只有二王三恪和光武帝之子可称公,岂有置公之理?若要表太师定国安汉家之大功,可封安汉侯或辅汉侯。”

“封公,断不可行!”

董卓见李儒辩不过黄琬,冷哼一声,将宝剑拔出。

剑履上殿的董卓,将这宝剑轻轻一挥,斩出破空声:“如今涿城伪帝尚在,陛下真的要寒忠臣之心吗?”

“若无本太师,谁又能替陛下征讨伪帝?”

“难道,本太师当一个辅汉公,就成王莽了?”

“本太师之功,难道还比不上光武帝的一个皇子?”

刘协求助似的看向朝殿文武。

然而,自董卓拔出宝剑后,除了司隶校尉黄琬外,就没人说话了。

荀攸本想出列,但被卢植眼神示意阻止。

“就,就,就依尚父之言。”刘协咬着牙:“封尚父,辅汉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