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诸多方便,配合我们佛法东传。”
“有玉帝之支持,我佛法东传之事,定能顺利推行!”
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诸位菩萨听闻,皆欢喜不已,脸上洋溢着激动与振奋之色。他们齐声高呼:
“善哉,善哉,合该如此!”
“我等定当全力救助南赡部洲之生灵脱离苦海,此乃大慈大悲之事也。”
“我等愿追随佛祖,为佛法东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哪怕历经千难万险,亦在所不惜!”
……
于是。
这个时候,西方灵山集团的大项目——“西行取经(佛法东传)项目”,就正式开始准备了。
项目,需要有人去做。
第一步,自然是先确定项目的人选。
他们西方灵山,应该派谁去向东土传经呢?
……
如来佛祖言罢,目光扫视众佛,缓缓开口道:
“然,吾与太上道祖已然商议妥当。”
“吾西方灵山欲先于南赡部洲小范围内试行传经之举。需择一处道门影响相对薄弱之地,遣佛门弟子前往传经布道。”
“如此一来,既可观佛法于南赡部洲之适应情形,又能避免与道门起大规模冲突。”
“待时机成熟,再广传佛法于世间。”
“如此,既可弘扬我佛慈悲之教义,又能免去诸多不必要的纷争。”
药师琉璃光王佛闻言,微微颔首,面容祥和。
他双手合十,轻声道:
“如此安排,倒也妥当。”
“此事既已定下,吾等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方为上策,以免功亏一篑。”
如来佛祖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一丝思索,似在权衡利弊。
少顷。
如来佛祖缓缓开口道:
“只是,吾等当遣何人前往南赡部洲传经呢?”
“此去南赡部洲,山高水远,路途漫漫,艰难险阻无数,非有大毅力、大智慧者不能胜任。”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寂静无声,诸佛皆陷入沉思。
唯有殿中缭绕的香烟,在微微飘动,似在诉说着众佛心中的纠结与考量。
毕竟,这传经之事,关乎佛法东传之宏伟大业,非同小可。
办好了,功德无量,升果位、加香火,那都不在话下,自是水到渠成之事。
办砸了,恐有负佛祖重托,贻笑大方。
当下。
只见队列中缓缓走出一尊女菩萨。
那女菩萨眉如小月,弯弯似柳叶轻拂;眼似双星,熠熠生辉。
她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宛如樱桃初绽。
正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观世音菩萨双手合十,微微欠身,开口道:
“贫僧保举一人,可去前往南赡部洲,完成传经之重任。”
如来佛祖目光温和,道:
“菩萨,但讲无妨。”
“吾等皆知菩萨慧眼独具,所荐之人,必有过人之处。”
观世音菩萨微微欠身,姿态优雅,道:
“世尊座下,有二弟子金蝉子灵性非凡。”
“昔日,金蝉子于灵山听法,常能提出独到见解,其佛法悟性,实乃罕见。”
“虽金蝉子曾有顽劣之时,轻慢佛法。”
“彼时,他年少气盛,未能完全领悟佛法之精妙,于听法之时,偶有懈怠。”
“但如今,金蝉子尘缘渐消,佛性愈发显现,恰似明珠拂尘,光彩渐露。”
“他在灵山修行多年,历经诸多考验,已逐渐褪去往日的浮躁,内心愈发沉稳。”
“且,金蝉子心怀慈悲,有普度众生之宏愿,实乃传经之不二人选,若能担此重任,定能不负众望。”
如来佛祖闻言,心中虽特别高兴,但面上却故作沉吟,缓缓说道:
“金蝉子性情顽劣,曾轻慢佛法,恐难成大器啊。”
“此去南赡部洲,责任重大,若其旧习难改,恐误了大事啊。”
观世音菩萨笑道:
“正是因为金蝉子曾轻慢佛法,所以才需要去多加磨练,改过自新啊!”
“此去南赡部洲传经,历经千难万险,正可磨其心性,增其智慧。”
“在那重重困境中,他方能深刻领悟佛法之真谛,明白修行之不易,如此,日后方能修成正果,为佛门增添光彩。”
“此乃金蝉子之机缘,亦是佛法东传之契机。”
普贤菩萨听闻,微微颔首,附和道:
“观音大士言之有理。”
“金蝉子虽有顽劣之过,但佛性本具,只是往昔被尘世之念所蔽。”
“若是金蝉子能得此机缘,定能脱胎换骨,成为佛门栋梁,为佛法东传立下不世之功。”
“届时,佛法之光将普照南赡部洲,众生皆能得度。”
一时间。
“世尊的二弟子金蝉子,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派金蝉子去东土传经……”
大殿中众佛皆微微点头,似是对观世音菩萨和普贤菩萨之言深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