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黄眉 金蝉子 传经人(2 / 3)

你所要推举之人,究竟是哪位贤才啊?”

大势至菩萨双手合十,声音清朗,言道:

“金蝉子虽然是佛门弟子,但他毕竟是半路出家。”

“金蝉子于佛法修行途中,曾有轻慢之举,恐难透彻领悟我佛法之精深奥妙。”

“贫僧所保举之人,乃是弥勒佛座下弟子黄眉。”

“黄眉自幼便追随弥勒佛修行,于佛法一道颇有悟性,根基扎实,且机敏聪慧,有过人之处。”

“若黄眉能担此重任,定能在南赡部洲闯出一番局面,弘扬我佛门无上佛法,功德无量!”

大势至菩萨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一片静谧,众人皆屏息凝神。

“黄眉……”

“弥勒佛座下的黄眉……”

诸佛菩萨皆目光如炬,汇聚于大势至菩萨身上,似在思索他所提之人选是否合适。

“半路出家……”

普贤菩萨听到大势至菩萨那句“半路出家”,微微挑眉,心中略有不悦。

毕竟。

在西方灵山,追溯其根源,如来佛祖曾是截教的多宝道人,他普贤菩萨曾是阐教门下的普贤真人,文殊菩萨是曾经阐教门下的文殊广法天尊、观世音菩萨也曾是阐教旧人……

再忆往昔,当年封神大战,接引道人在万仙阵内,将乾坤袋打开,尽收那三千红气之客。

有缘在极乐之乡者,俱收入此袋内。

西方教原本势单力薄,人丁稀少,有了这些“半路出家人”之加入,才逐渐壮大起来,声威日盛。

然而,这却引起了西方二圣原嫡系势力的不满。

常言道:

“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纷争。”

若说现在佛如来佛祖,以及其麾下势力,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等人,代表的是西方灵山的“半路出家派”。

俗话说: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这话放在灵山,也没问题。

西方二圣为了拉拢这些“半路出家的,外来的和尚”,对其大多许以高位。

他们大多都在灵山手握大权。

其中,多宝道人更是直接为西方教主。

现在的灵山,则是以如来佛祖为首的“半路出家派”掌权,当家做主。

那么未来佛弥勒佛,以及其麾下势力,如大势至菩萨等,则代表的是“本地的和尚”。

其代表的是“西方原嫡系派”,与“半路出家派”隐隐对峙。

如今。

西方灵山,这些“本地的和尚”,其手中的权力,其享受的香火供奉,反而不如这些“外来的和尚”。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此乃人之天性也。

你说,这些本地的和尚,和这些外来的和尚,能玩到一起去吗?

此时此刻。

西方灵山外来的和尚,和西方灵山本地的和尚,双方博弈,如棋逢对手,暗潮汹涌。

自然有爪牙为其首领辩经。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只见普贤菩萨出列,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似鹰隼般锐利,缓缓开口道:

“大势至菩萨,这黄眉童子虽在弥勒佛座下修行多年。”

“但吾也是‘半路出家’,对其了解尚浅,实在不知其本事品行如何?”

“南赡部洲情况复杂,如龙潭虎穴,传经之事非同小可,关乎我佛门兴衰,不知这黄眉童子可有何过人之处,能担此重任?”

大势至菩萨不慌不忙,双手依旧合十,神色从容,如松柏傲立风雪,答道:

“普贤菩萨,你佛法领悟精深,且对佛门教义有着独特的见解,慧眼独具,自是能明辨贤愚。”

“黄眉机灵聪慧,善于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在弥勒佛座下修行时,黄眉便常协助弥勒佛处理诸多事务,展现出非凡的应变能力和组织才能,如良将统兵,指挥若定,有条不紊。”

“更重要的是,黄眉修行佛法多年,对佛法之领悟,完全不输金蝉子。”

“若他能前往南赡部洲传经,定能凭借其智慧与佛法修为,开山辟路,为我佛法东传开辟道路!”

然而。

此时的观世音菩萨轻蹙蛾眉,心中似有疑云萦绕。

她双手合十,徐徐而言:

“大势至菩萨,黄眉童子虽有其长处,然南赡部洲道门势力,盘根错节,如巨网交织。传经之路,必荆棘满途,险阻重重。”

“黄眉不过还是一个童子,年少气盛,行事或有孟浪之态,恐因一时意气,与道门起衅,坏我佛门传经大计。”

“相较之下,金蝉子年长持重,行事沉稳。”

“吾以为,此事尚需审慎斟酌。”

普贤菩萨亦微微颔首,附和而言:

“观音大士所言极是,深得吾心。”

“传经之事,非沉稳之人不可胜任。”

“黄眉童子虽机灵聪慧,但其年岁尚幼,若贸然前往,恐难以应对诸多复杂局面。”

此时此刻。

弥勒佛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笑意,愈发明显。

“普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