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朱英的计谋,震惊朱元璋:这才是皇孙(2 / 3)

留神脚下!”马天看着他往门口走,“明儿若还下雪,你就别来了。”“哼,老夫的课,从无间断!”刘三吾头也不回地裹紧了灰布棉袍,“倒是你,少在外面惹是生非,免得教坏了孩子!”

话音未落,人已推门出去。

马天来到后院暖阁。

朱英趴在临窗的矮桌上,挥笔疾书。

“先生都走了,你还写啥呢?”马天走到桌边。

“马叔!”朱英抬头,“先生留了策论题目,说要论“宽猛相济’,还说写完了让你瞧瞧呢。”马天扫了眼窗外,大雪纷飞。

他伸手抽走朱英的宣纸,团成个球抛到墙角:“写个屁的策论!这天儿就该围着火锅喝两盅,刘老头那倔脾气,还能真把你脑袋按在书里不成?”

朱英愣住了,看着被揉成纸团的策论,又看看马天带笑的眼睛。

他“噗嗤”一声笑出来,露出两颗小虎牙:“马叔,我能喝?”

“你喝茶啊。”马天伸手揉乱他的头发,“行了行了,快去准备菜,今晚咱吃火锅咯。”

朱英“嗷”了一声蹦起来,毛笔往笔山一搁,就往地窖跑。

跑到门口又回头,小脸蛋红扑扑:“马叔你等着,我去拿最大的白菜!”

等朱英抱着颗大白菜回来,马天已经支起了铜火锅。

红泥小火炉烧得正旺,铜锅里的高汤咕嘟咕嘟冒着泡,飘出花椒与八角的香气。

两人慢悠悠地择菜、摆盘。

“马叔你看,像不像?”朱英举着摆盘的瓷。

盘子里的冻豆腐被摆成三只歪歪扭扭的小兔子,旁边还插了根萝卜当耳朵。

“像,太像了!”马天煞有介事地点头,“比御膳房的点心师傅摆得都好。”

窗外的雪还在下,把整个后院都染成了白色。

暖阁里却热气腾腾,马天往炉子里添了块炭,火苗猛窜。

眼看差不多了,两人正准备开吃。

院门外传来“咯吱咯吱”的踩雪声,紧接着便是那把熟悉的洪亮嗓音:“好香啊!老马,背着咱偷偷吃啥好东西呢?”

马天手一抖,豆腐差点掉进炭火炉里。

他扭头看向门口,只见朱元璋穿着件半旧的青布棉袍,像个来串门的老汉。

可那昂首阔步的架势,又透着股藏不住的龙威。

“姐夫?”马天白眼,“你可来的真巧。”

朱元璋大咧咧地坐下,伸手就去捞锅里的羊肉片:“今儿奏章少,咱很久没出门了,过来瞧瞧朱英。”朱英早已放下筷子,规规矩矩地躬身一拜:“陛下万安!我去给你拿副新筷子。”

“瞧瞧,还是咱小郎中懂事。”朱元璋故意朝马天瞪了瞪眼,“哪像你这小子,抠抠搜搜的,吃顿火锅都不叫上姐夫。”

“我哪敢啊!”马天给朱元璋斟上热茶,“你这九五之尊,能来我这破暖阁吃火锅,那是给我天大的面子!”

三人围坐在铜锅旁,红泥小火炉烧得火旺。

朱元璋甩开腮帮子吃着,时不时停下来问问朱英的功课。

“刘先生夸我悟性好呢。”朱英有些小得意。

朱元璋大笑:“好!好!你可得好好学,将来做个比你马叔还有出息的人。”

马天在一旁撇撇嘴:“陛下可别给孩子灌迷魂汤了。”

铜锅里的羊肉片在滚汤中翻卷。

三人边吃边聊,朱元璋把话题扯到了吕昶的案子上。

“小舅子。”朱元璋搁下筷子,“不是姐夫说你,如今你这风评,从奉天殿到秦淮河畔,都在说你是“血手阎罗’,吕昶的案子闹得太大了。”

马天扯了扯嘴角:“所以呢?陛下想怎么办?把我当弃子扔了?”

“你这小子,怎么说话呢!”朱元璋眉头一皱,却没真动怒,“咱是你姐夫,能害你?今早都察院那边又递了弹劾你的奏章。”

“不只是冲我来的吧。”马天灌下一口热茶,“吕昶死了,士大夫们这么闹,也不是为吕昶吧?”“这道理咱懂!”朱元璋摊手,“可满朝文武都在逼宫,你让咱怎么办?要不……你先告个病假,去城外庄子上避避风头?”

马天冷笑一声:“可以啊,以后你可别找我,我也不当官了,做我的郎中。”

朱元璋被噎得说不出话:“咱不是让你永远躲着。”

“你自己想清楚了。”马天无所谓的样子,“士大夫集团要是尝到了甜头,只会变本加厉。今儿能逼我告病,明儿就能逼你废了新政!”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声越来越大。

一直埋头扒拉米饭的朱英忽然放下筷子:“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暖阁里瞬间安静下来。

朱元璋和马天同时看向朱英,只见这孩子小脸上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认真。

朱元璋饶有兴致地往前凑了凑:“哦?你有啥好办法?说来听听。”

朱英将筷子搁在碗沿,带着一股老成:“马叔,你上次说崇山侯李新死在钟山了。”

崇山侯李新掌管着皇陵防务,主持皇陵修建。

“你小子读书,还记得我说这些。”马天瞪眼。

朱英继续道:“我还听说,浙东御史金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