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
桃花医院。
胸外科手术室。
主治医师杨杰,正在主刀一台“镜面人”合并肺癌根治术。
所谓的镜面人,就是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
镜面人,通常不影响健康。
但是一旦患病,就会给手术治疗带来巨大障碍。
胸腔镜下。
整个术野如同在镜子里看到左肺下叶一样。
这对主刀医生的肺部解剖结构熟悉程度和空间想象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患者心脏及主动脉弓、食管位于右侧,右肺只有两叶且叶裂完全未发育,支气管及动静脉血供情况类似正常人左肺情况,所以手术只能做肺叶逆行切除。
主刀医生杨杰,带领医疗团队全面检查胸腔后,心中有数。
他观察仔细,逐层解剖、分离。
分离到下肺支气管时,他发现患者右肺下叶背段及基底段支气管异常巨大,错层分布,紧扒着后方肺动脉。
如果强硬分离,极有可能划破血管壁,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杨杰当机立断,将红尿管作为缓冲、保护装置,套在钉舱尖端。
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巧,
他顺利分离气管和血管,离断了气管结构。
接下来。
杨杰一气呵成,顺利切除患者的肺部肿瘤,完成淋巴结清扫。
此刻,手术室众人都兴奋不已。
镜面人合并肺癌患者,全球不到20例。
20例中,只有一半接受手术治疗。
而今天的这台“镜面人”合并肺癌根治术,在全球尚且是首例!
如此高难度的手术。
杨杰医生却轻而易举的顺利完成。
其医术之高,简直难以想象!
另一边。
神经外科,手术室内。
主治医师倪斌,正在主刀一台高难度手术。
患者腰骶部椎管内长有一巨大肿瘤,为罕见的高度侵袭性肿瘤,多支神经包裹在其中,已严重破坏腰骶椎椎体附近的骨质结构,极有可能面临瘫痪风险。
如果按常规手术方法可以切除肿瘤,但神经功能难以保留,患者日后必须佩带尿管和人工钢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倪斌领衔的团队,开始思考如何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
此外,肿瘤切除后,被切除的腰椎、骶骨和骶髂关节会导致脊柱、骨盆生物力学结构受到很大影响。上下半身骨骼结构离断,脊柱和骨盆重建同样具有挑战性。
面对难点重重的手术。
倪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预案,并反复推敲研究,模拟手术过程。
为减少出血,他们在术前先对患者部分肿瘤血管进行栓塞。
在离断双侧骶髂关节和腰4、5椎体关节后。
倪斌从众多神经中用抽丝剥茧的手法,游离保护唯一尚未被肿瘤侵蚀的一侧骶1神经,最后将肿瘤连同受侵蚀骨骼、神经进行整体切除。
在重建肢体稳定性方面,
倪斌团队,决定采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量身设计一个钛合金假体结构,起到腰椎与骶骨的作用。并重建脊柱骨盆稳定性,连接上下半身的骨骼结构。
再采用最新的单椎四钉卫星棒技术,增加假体的把持力,形成最有力的固定。
8个小时后。
一颗菠萝大小的肿瘤,连同受侵蚀的腰椎骶骨被完整切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神经功能。
3D打印的钛合金假体,完美填补了空缺的椎体。
完成手术后。
倪斌团队,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完成的这台保留神经功能的脊柱巨大肿瘤切除暨3D打印腰骶联合置换术,开创了世界首例!胰腺外科,手术室内。
副主任医师黄森,正在开展一台高难度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患者一年前曾因胆总管结石与肝脓肿接受过手术,近期因腹痛、发热和黄疸入院。
影像检查显示其胆总管下段肿瘤侵犯十二指肠,肝总动脉与胆总管周围多个淋巴结肿大,需尽快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范围很广,创伤大,涉及整个上消化道重建,是普外科最大、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其难度被称为外科手术的“珠峰’。
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更是被誉为普外科手术皇冠上的明珠。
目前国内只有顶级大医院,才能开展这种手术。
黄森遇到的患者,情况更为棘手一些。
患者存在罕见的血管变异,肝右动脉异常起源于腹腔干并穿行于胆总管后方,胃十二指肠动脉则起源于肝左动脉,这些精密解剖结构的错位增加了术中误伤血管导致大出血的风险;二是患者既往有腹腔手术史,恐有腹腔内粘连;三是患者黄疸、肝功能损伤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发热提示患者可能有感染风险。为此,黄森一边积极干预黄疸、优化肝功能,提升患者手术耐受力;一边依托详细影像资料,反复推演手术路径,在三维影像中精准定位每一条变异血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