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顶级论文井喷,桃花学子惊才绝艳!(4000字大章)(1 / 3)

5月5日。

桃花大学,化学学院内。

某间办公室内。

大一新生刘胜,看向面前的化学教授宋秉彦,恭恭敬敬的说道:“宋教授,我刚刚完成一篇学术论文,想请您指点指点。”

“行!”

年逾五十的宋秉彦,笑着点点头。

通常来说。

在大学生涯里。

大一学生,专注于提升绩点。

大二学生,积极参与竞赛并争取获奖。

大三学生,致力于科研并发表论文。

大四学生,准备毕业论文、外出实习或者考研考公。

桃花大学,现阶段只有大一学生。

他们还远远没到专研学术的程度。

不过……

宋秉彦很喜欢刘胜这样的学生。

接下来。

他将刘胜递过来的U盘,插进电脑USB接口,读取论文。

论文标题是《碳纳米管具有特定条件下发荧光的性能》。

开篇内容提到。

碳纳米管是由石墨碳原子层卷曲而成的碳管,具有很多奇异性能。

碳纳米管有不同种类。

即使是同类碳纳米管,在直径和物理结构上往往也存在微小差别。

这种差别可能会造成特性的显著不同。

因此,有效区分不同的碳纳米管,对碳纳米管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刘胜在研究单层碳纳米管时,首次观察到了发荧光现象。

他在桃花大学化学实验室,首先用高频声波轰击成块的大批碳纳米管,使之分离为单个的碳纳米管。后续的实验过程里发现。

当单壁碳纳米管,在含有染料分子和溶解氧的溶液中,被多步触发时,会发出延迟的二级荧光,延迟的时间自由微秒级。

具体情况是。

溶解在溶液中的氧分子,从燃料中捕获能量,形成一种通电形式的02。

然后,这些能量转移到纳米管上。

在那里,激子(由电子和电子空穴组成的准粒子)以其三倍态产生。

添加一点热能的情况下。

这些激子,会被提升到更高能量的单子态,从而发出能观察到的荧光。

当然,这个时间很短暂,只能持续10微秒左右。

看到这里。

宋秉彦暗暗点头。

刘胜的这项研究,非常有意义。

别看碳纳米管发出的荧光,只能持续10微秒。

但这一现象,能直接运用在生物医疗和纳米电子领域。

比如将能发光的碳纳米管,包裹在特定蛋白质中,输入人体,这些蛋白质可以专门瞄准并附在肿瘤细胞或发炎组织。

由于人体没有任何组织,能在近红外波段发荧光。

通过这种办法,探测附在肿瘤细胞等部位的发光碳纳米管,就可以对癌症等疾病,进行相应诊断。论文剩下的内容里。

刘胜在碳纳米管在特定条件下发荧光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33种发光碳纳米管吸收和散发出的光,所具有的不同波长。

现有的碳纳米管区分方法,通常需要几个小时的繁琐测试,才能得出结果。

而利用刘胜的办法。

往后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测量,就可以揭示碳纳米管样品的构成。

全篇论文看下来。

宋秉彦赞叹道:“刘胜,你这篇论文内,详细的写出各种实验数据,完全诠释了碳纳米管具有特定条件下发荧光的性能。

同时,这项研究,能应用于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医疗、纳米电子等众多领域。

往后科学界在你的研究基础上,肯定能让这些领域,迎来全新的变革!”

“宋教授过奖了!”

刘胜谦虚道:“我也只是运气好,才能在实验室里,得到这一发现。”

“不骄不馁,很好!”

宋秉彦笑着点点头:“小刘,你这篇论文,我没什么指点你的地方。

唯一能找出瑕疵的,就是论文格式、排版、细节用词方面的问题。

这样,你这篇论文先放在我这里,我替你改一改。”

“谢谢宋教授!”

刘胜连忙道谢。

宋秉彦又问道:“小方,从你这篇论文的质量来看,无论是发在《Nature》自然期刊,还是《Science》科学期刊上,都轻而易举。你准备发在哪里?”

“教授,我准备发在《桃花》科学期刊上!”

刘胜毫不犹豫的说道:“论文发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固然风光无限。

但我个人认为,只要论文质量过硬,完全可以发在国内期刊上。

恰好我们桃花大学,自主创办《桃花》科学期刊。

为什么我不直接发在学校期刊上呢?”

听到这话。

宋秉彦欣慰的笑了笑。

刘胜的想法,和当代主流大学生,截然相反。

他们都以论文发在国际顶级期刊上为荣。

而刘胜却心甘情愿把论文发在《桃花》学术期刊上。

这一点,真的很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