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
桃花商业岛。
苏城城主谢军、梧江县县主徐斌、桃花大学校长周维、桃花村村长李东等一行人,来到刚刚竣工的桃花科技园区视察。
早在今年3月份。
桃花大学就出资200亿元,投入至学校科研领域,建设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0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面对社会各界招聘高层次人才和科研人员。在桃花建筑有限公司强大的基建能力下。
仅仅半年时间。
由400家科研机构组成的桃花科技园区,便竣工并完成验收。
走进园区内部。
数百栋巍峨大气的现代化建筑物,井然有序的屹立着,看上去蔚为壮观。
桃花大学校长周维,从旁介绍道:“各位领导,桃花科技园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拥有400家科研机构。
这些科研机构,均已经购置国际最先进的精密仪器,能承担海量科研任务。
科技园区内,配套设施完善,可以供科研人员们在这里工作、生活、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现阶段,园区共有科研人员2万人,涵盖海量高层次人才和名校博士。
往后,桃花大学的学生,也将在这里从事科研项目,争取诞生重磅科研成果。”
听到这话。
谢军和徐斌,都赞叹点头。
按照国内目前的行情。
建设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耗费的资金在1000万元左右。
而桃花大学出资200亿元,成立400家科研机构,平均每家机构有5000万元的建设经费,堪称财大气粗。随着这些科研机构落成。
桃花大学的整体科研实力,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
众人正式开始视察。
他们首先参观的,是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建筑楼门口的石柱上,刻着“桃花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
此刻,实验室主任秦尧院士,迎了上来。
他对众人介绍道:“各位领导,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发生十分频繁且灾害损失极为严重的国家。资料显示,我国有百万余处地质灾害点,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山地丘陵区,每年还会出现几万至十几万处新的灾害点,其活动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5%。
而我们实验室成立的目的,便是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创新科学体系,并在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成灾演化、临灾前兆识别和预测预报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解决地质灾害防治与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理论及技术难题。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55人、技术和管理人员10人。
其中,包括一批资深工程地质专家、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随着秦尧院士的介绍。
众人都对桃花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有了基本的认识。
踏进实验室大楼后。
一块摆放在实验室大厅的电子屏幕,映入眼帘。
屏幕闪清晰的显示了山脉、沟壑、河流,类似于航拍图。
秦尧院士科普道:“这套电子系统,名为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它能够对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自动确定滑坡风险级别,并发出警示信息。
当然,它暂时只覆盖苏省区域。”
走进实验室内部。
众人看到一个半径4.5米,相当于三层高的庞然大物。
秦尧继续科普:“这台设备名为TLJ-500型土工离心试验机,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土工离心机,它能模拟相当于地球引力500倍的离心力。
地质灾害领域的滑坡和泥石流,是地球引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我们通过土工离心试验机,代替地球引力,逼真的模拟这些灾害,让科研人员就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滑坡、泥石流的形成。”
再往里走。
众人发现里面有12个细分的单独实验室,处处都是崭新的科研设备。
科研设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用于地质灾害的现场勘测与监测,包括最新的彩色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SIR-20地质雷达、Trimble-GPS仪和全套现场大型原位试验装置等。
第二部分,用于岩土体力学特性参数测试和物性参数分析,是试验室硬件条件的主要部分,包括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开发的多功能岩石参数综合测试系统、MTS土动三轴试验系统、GDS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岩石流变仪、土体流变仪、土体大三轴仪、大型岩石高压渗透试验系统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试验装置。第三部分,用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及预测的数值模拟系统、物理模拟系统和“3S”技术系统,如大型离心机、大型多功能泥石流模拟系统和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大规模计算平台等等。
这三个部分的科研设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试验测试系统,为实验室科研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保障。
大致参观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