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登英国公府说张辅(2 / 3)

中走出的大将才有的风范。

李显穆恭恭敬敬的执晚辈礼,他对张辅这等在战场上打出威名的大将是相当钦佩的。

大明朝为什么有非社稷军功不封爵的规定,就是因为太祖皇帝从战场上走来,太多人死在他面前,深知军功不易。

自古以来开国元勋中,哪一个大将不是出生入死,而文官则不然。

此番征讨安南,成国公朱勇死在战场上,虽然是病逝,可难免便有安南瘴气深重的原因,每一次出征,都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满清雍正时期,和通泊之败,八旗人人戴孝,铁杆庄稼不容易吃啊。

张辅如今贵为公爵,执掌五军都督府,升任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可谓是真正的国朝重臣了。自有风范,待李显穆行礼后,放下茶水,轻声道:“明达,你在京中殿上所做之事,我已然知晓,不错,很有李忠文公的风范。”

“正是秉承先父之志。”

“咱们这位陛下,是个重情重义的性子,颇类唐太宗李世民,为陛下尽责尽忠,总是没错的。”李显穆知道张辅这便是在提点自己了,而且话说的颇为隐晦。

说的是唐太宗,其实是在含沙射影的说先帝,说朱棣和朱元璋不一样,不会干诛杀功臣的事情,让李显穆放心做事。

“显穆明白。”

张辅瞧了两眼,确定李显穆是真的明白自己所说,露出一抹笑意,纵然他贵为公爵,可对李显穆的喜欢,却不曾有丝毫的减少。

“可惜婉儿才九岁,距离及笄还远,我倒是迫不及待有你这个女婿了。”

纵然是一向沉稳的李显穆也不禁有些汗颜,即便古代人结婚早,可九岁也太离谱了,“此事却是不急,李氏后继有人,母亲也不急着让我成婚生子。”

张辅闻言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笑罢又忧虑道:“唉,若是我有你这样优秀的子嗣便好了。”这下李显穆也不知道该说啥了,张辅实在是子嗣艰难,生有几个女儿,可却只有一个嫡子,而且体弱多病,还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活过张辅。

二人自然不知道,历史上最后承袭张辅爵位的是他唯一的庶子,这个庶子是老来子,倒是和张辅一样寿命很长,一直活了七十五岁,一直到正德时期才薨逝,这父子二人就活了明朝将近一半。

二人又闲聊几句,张氏便来催促二人用饭,张婉虽然才九岁,但已然通晓诸事,本是不能见外男的,但未婚夫妻自然不在此列之中。

况且两家也不可能有哪家悔婚。

李显穆这样出类拔萃的少年郎,张婉自然不可能不喜欢,张辅和张氏自然是乐见其成,虽说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宠爱的女儿若是能喜欢,那就更好了。

对两家而言,这也是好事。

李氏现在论门第虽然及不上张氏,但当初李氏比张氏煊赫时,也没有嫌弃过张氏,况且张辅更为看重李显穆这个人。

而且按照张辅对太子和皇帝的了解,李氏就这么下去,复爵几乎是必然之事,那时李氏便亦是公爵府了。

颇为圆满的一餐用过后,张辅带着李显穆往书房而去。

“显穆今日来不仅仅是拜见我,还有正事吧。”

“伯父明鉴,自然是瞒不过伯父的。”

“说吧。”

“伯父此番平定安南,可曾仔细观察过红河之土?”

张辅一愣,他本来以为李显穆会说朝中之事,毕竟他现在树敌不少,却没想到竟然是安南之事。“安南之地,瘴气依旧颇为深重,而且极多丛林、虫蚁等,此番进军亦是选择了瘴气散去之时,若非如此,便是军中将会疫病横行,难以攻克。”

李显穆闻言立刻皱起了眉头,“伯父的意思是,交趾还会叛乱?”

张辅一惊,立刻明白了李显穆的意思,只要是中原天兵不能时时刻刻保持驻兵的地方,注定就会一直叛乱,云南不也是如此,若是西平侯府,现在是沐国公府,一直不断的在云南用兵,镇压叛乱,云南早就脱离郡县了。

正是因为看到了沐国公府在云南的巨大作用,所以朱棣在登基后,短暂的准备搞一下沐国公府,而后很快就放弃了,事实上让沐氏成为了云南的镇守藩王。

张辅不确定的说道:“交趾已经改为郡县,只要治理得当,应当不会那么容易叛乱吧。”

“不!”

李显穆立刻否定了张辅的猜测,张辅毕竟是武将,不懂这些民生治理的事情,“我几乎可以肯定,安南一定会重复不断的反叛,这就是最可怕的事情。”

张辅深深皱起了眉,他是知道李显穆有多聪慧的,若不是年纪还小,早就是一代名臣了,对于李显穆的判断,他还是比较相信的。

征服安南、拓地千里,这是他的不世之功,若是往后安南能够一直待在大明的疆域里,他的威名就会一直响彻,可若是安南后来丢了,他的功劳就会大打折扣。

张辅的猜测的确很有道理,后世的短视频中,每次刷出新疆后,评论区总是会出现无数包含左宗棠名字的弹幕和评论,甚至就连乾隆都因为收回新疆,而在无数的批评中,偶尔冒出一句“也就收回新疆这件事上,还算有点功劳”。

而安南因为后来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