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南部不也是不征之国之一吗?
最终现在还不是变成了我大明的交趾?”
“那是因为安南的国王已经被乱臣所杀,没有后人,所以我大明为了安南的国民,不得不将之纳入土地,可日本并不是如此。”
“可朕已经几次晓谕日本国王,让他清剿倭寇,他却不听从朕的命令,导致我大明的子民被倭寇所杀,尔等诸人大部分皆是出自东南,难道不知道倭寇有多么猖狂吗?
此番朕将联合日本国王一起清剿海上的倭寇,而后和日本开展贸易,我大明之外的万里海疆,日后将是一片朗朗晴空!
况且,朕听闻日本有号称天皇者,日本人甚至将其视作神灵在世,这天下的皇帝难道不只有朕一个人吗?
难道还有其他人能够僭越称皇,而不受到惩罚吗?
如果朕不去惩罚,又怎么能够彰显朕才是天地间唯一的王者呢?”
诸臣对朱棣前面所说的话,都不放在心里,和日本的贸易也并没有几个人在乎,倭寇强大却远不如嘉靖时期的危害之大,因为大明在海边上有许多卫所,现在还足以镇压。
但是朱棣后面说日本有号称天皇的统治者,这一下就触及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底线。
礼部尚书骇然变色道:“日本国王乃是陛下所亲封,他怎么敢自称为天皇呢?”
作为礼部尚书,他最是不能容忍这等践踏宗法的行为。
谁知皇帝抛出了一个更加让众人震撼的消息?
“日本的这位天皇不仅仅是日本真正的皇帝,他还是日本人唯一所认可的神,他是日本真正的天,甚至不是天子,而是天!
而朕所册封的日本国王,实际上只是他的臣子,相当于古代的霸府权臣!
日本的这个天皇号称万世一系,乃是日本至高神天照的血脉后裔,他们号称从数千年前就一直是天皇,所以纵然日本经常换霸府权臣,可这些权臣却不敢谋朝篡位,没有一个人敢于替换这个所谓的天皇。诸卿可知道朕想要说什么了吗?”
皇帝的声音中满是赤裸裸的杀气,有毫不掩饰的血腥之气,面前的众人都忍不住冷冷的打了一个寒颤,但是他们却明白了皇帝的顾虑和愤怒的来源。
“如果真的如同陛下所言,那这个日本的天皇绝对不能留,其人既然胆敢僭越称皇,必然有不臣之心,虽然现在有日本国王这个霸府权臣,但谁知这个天皇不能有朝一日兴复权力呢?”
其实从朱棣说出,日本统治者僭越称皇开始,最终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以大明这种家国天下的统治秩序,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个中心。
大明高层很快就统一了意见,日本的这个天皇必须要死,或者必须要去掉天皇称号,日本国王这就是他们最高、最高的爵位。
在确定了这一点之后,兵部尚书反而发出了另外一个疑问,“陛下,日本虽然是个小国,但其人口并不少,甚至比安南还要强大的多,曾曾经和日本逝者聊过其国内人口,甚至有两百万户,我军劳师远征,且仅仅派出郑和的船队两三万人,就想要进攻日本,怕是力有不殆。
而且为何此番不曾见五军都督府的任何一位将军呢?”
朱棣都被兵部尚书问得一脸懵。
他撒了一个谎,然后现在需要用更大的谎言去弥补,他根本没有想和日本来一场全面的战争,只是想拿到那一块银矿地。
正如兵部尚书所说,日本日本的面积虽然不大,按照郡县制下的土地,其只有大明十分之一,但远比安南更加强大,其人口有200万户,千万人口。
后世万历三大征之中,最有含金量的一场就是抗日援朝战争,日本的战斗力非常强大。
而且日本和大明隔海相望,在这个古典的时代,大明想要把军力通过大海投入过去,比安南更是十倍的艰难,如果和日本开启全面战争,绝对是一场持续五十年以上的国战,甚至不亚于汉匈之战!“其日本国内天皇被架空,而日本国王源道义,以及朕方才册封的日本国王源义持,皆对我大明有恭顺之状,正欲借其手除去日本天皇,并不欲和日本爆发全面战争!”
朱棣自己找了一个绝佳的理由。
众人听的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根本没有怀疑皇帝有其他心思。
“陛下圣明天纵,臣等敬服。”
大明永乐八年,三月初七,郑和再次率领着自己的船队扬帆起航,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仅仅隔海相望的日本。
可这一次,他的使命却比前两次下西洋更加的伟大。
这将是一个帝国新生的开始!
这将是一个帝国真正伟大的开端!
这将是一个帝国冉冉而升起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