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苍天为证,臣言无虚(2 / 2)

汉王已然有如丧考她之相,他万万没想到,今日对太子之问罪竞会落到如今局面之中。

今日本该不是如此,皇帝本该对太子大声呵斥,继而废除其储君之位,作为嫡次子,他本该登临储位,可现在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虽然皇帝依旧对太子抱有深深的怀疑,可现在这种怀疑已然有了推翻的迹象。如果……

汉王忍不住望向了李显穆,其人之善辩,其人之善言,他已然领教数次,如果李显穆真的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将对太子所有的指控都推翻了,如果他真的能够说服皇帝呢?

汉王根本不敢想象那副场面,他筹谋了数年,才终于得到了这个几乎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下一次还会有这样的妖术之事吗?

下一次还会有这样,在短时间内轰动整个大明的政治事件吗?

夺嫡的机会稍纵即逝,可现在他做不了什么,皇帝已然决定要给李显穆一个辩言的机会,他难道能否决皇帝的建议吗?

他是想要夺嫡,可也不能让皇帝就这样明显的察觉出他的赤裸裸的心思,丝毫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心思。他即使再愚蠢他也明白,这也是皇帝所深深忌惮的,此番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猜疑,才有了今日的结局,可若让皇帝将怀疑的目光落到他的身上,甚至怀疑是他所设计了这一切,那一切的愤怒和后果都将倾泻到他的身上。

那时完蛋的就不是太子,而是他汉王,他只能盯着李显穆,看能否从中找到破绽,他只能寄希望于李显穆的失误以及无能!

汉王脸上的苍白,除了背对着众人的皇帝之外,其余众臣皆瞧得一清二楚,这等形势他们一言不发,只是微微垂着头,无人知道这些人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尤其是一群勋贵。

他们本该是支持汉王的不二之选,可此时竟然诡异地噤声了,仿佛今日殿中不曾出现他们的身影一样。尤其是列在众人之首的英国公张辅,他才是真正的一副神像,面无表情,眼中灰暗,让人根本琢磨不透他在想什么,只有偶尔望向李显穆时,才会出现一丝波动,透露出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他不一定是支持太子的,但他与汉王也从来都不亲近,他是相当有政治智慧的,能看得出李褀和李显穆父子,在太子身上究竟压下了多少重注,于是他也不由自主地偏向了太子。

以他在大明中的分量,以他在勋贵中的威望,他不为汉王发声,就已然是汉王莫大的损失了!皇帝似乎终于对这风雨欣赏的腻了。

他回了身。

于是殿中又是一变。

面无表情如神像的英国公张辅面上浮现了恭敬之意。

苍白之脸的汉王面上浮现出了红润。

伏在地上的太子朱高炽依旧伏在地上,只是身形更加匍匐。

其余诸臣皆深深垂下头。

这片是天子之威,当他不望着众生时,众生皆有其道,当他望向众生时,众生便要俯首帖耳。任你太子诸王,任你功侯贵戚,和那天下芸芸众生、万万草民亦无什么不同!

无非是穿着绫罗绸缎,无非是品着美酒佳肴,无非是有佳人在侧,可生死、尊严、荣辱皆操之于手。皇帝往着殿中而去,身后亦有狂风掀起他的下摆。

众人皆跟在皇帝的身后,往先前的位置而站、而立、而坐。

朱棣大喇喇的坐回皇位上,而后抬眼望向李显穆道:“你现在可以为太子之事而出言了。”朱棣的目光扫下,扫过所有人。

几乎每一个人都寒毛直竖,什么叫伴君如伴虎,此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如今的朱棣比方才李显穆刚刚入殿时还要可怕!

这是太子之位能否保证的关键时刻!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

李显穆只觉浑身的血液都在倒流,纷纷往脑海中而去。

在这一刻,他的意识竟前所未有的空灵,他听着呼啸在耳边的风声,听着落在心头的雨声,听着偶尔划破夜空中雷声,他竞然在思考!

这就是我李显穆一生中的高光吗?

这就是我李显穆这一生将要名留青史,为世人所敬仰的人生时刻吗?

三番两次,入殿以来,步步杀机,与皇帝辩,与汉王辩,终究是得到了这个机会。

我必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