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断其一臂(求月票)(3 / 4)

御史大夫有纠察百官,审理重案的职责,这件事情也绕不开御史大夫田广明,于是这件事就到了他的手中。

但田延年毕竞是大将军的心腹,这要是真的办了,怕是要和大将军直接对上,他也有些为难了。那么田广明是谁呢?

最初以郎官身份担任天水郡司马,后因功升至河南郡都尉,以杀戮为治理手段。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察觉并平定卸任县令与其宾客的反叛,因功提拔为大鸿胪。

汉昭帝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奉命出征益州叛乱,次年平定,获封关内侯,调任卫尉,后出任左冯翊,治理有能名。

当今天子继位后,因拥立有功在桑弘羊卸任后升任御史大夫,封昌水侯。

由此可以看出田广明是实打实的实力派,从孝武皇帝开始,一步一步凭借自身能力走到如今位置。并且还是个狠人!

之前不管废帝,还是拥立新帝,都不曾反对,但和大将军霍光并无太多联系,更多的是合作,而非附庸但也不想因为此事而和其对上,因为不值得!

想来想去,他想到一个主意,认为还是提前打个预防针,免得到时候埋怨自己。

于是他找到大将军亲信谏议大夫杜延年,说道:“你还是劝劝大将军吧,此事虽贪污数额巨大,但只要补上,交了赎罪钱,最多也就是降职罢官。”

“但要是拿到朝堂上,就没那么简单了。”

“并且大司农在废昌邑王一事上,帮了大将军那么大的忙,要是不管怕是说不过去。”

杜延年闻言倒是颇为感激,毕竟这事和人家没什么关系,能说到这份上已经算是给大将军面子。但.. ....,

杜延年无奈,只能将那日田延年在大将军府上的事情说出,不是不想管,而是现在对方根本就不承认,这还怎么管?

按理来说,就算贪污了,但凭借拥立之功,也能功过相抵,再不行回家就是。

“此事. . . . ..你还劝劝大将军吧!”

田广明闻此也不好说什么了,只能怪那莽夫不知好歹了。

杜延年来到大将军府,将田广明劝告的话说了,随后也劝道:“大将军,子宾就是爱面子的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

“但他那是什么态度?”

霍光闻言心中的火气直往上冒,道:“你看看他说的都是什么话?”

但随即叹气道:“子宾勇武,废帝时无他,怕是大事不妙,直到现在本公还心有余悸!”

想来想去,此事就算那莽夫不对,但该管的还是要管。

“你去转告御史大夫田广明,就说此事本公记着了。让他转告那夯货,自己去监牢自首,等待朝廷公议!”

杜延年听完就明白大将军的意思了,连忙道:“大将军放心,属下定当转告!”

心里却不得不赞叹大将军谨慎啊!

总不能直接告诉田延年说你的事本公管了,你放心就是吧?那也太没水平了,也没了婉转的余地。大将军什么性子,他们还能不清楚?这都谨慎了一辈子了,怎么可能做出如此保证?

就好比你有事找人送礼,礼物收了,但对方只是说“此事我知道了,你回去吧!’聪明的人就心中有数了,总不能让对方给你签字画押,指天发誓吧?

至于公议,其实懂得都懂,既然是人告状,那不管怎么样总得有个说法吧,该走的程序还要走的,不然真以为他霍光一手遮天了?

并且那些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不给那些人一个说法,要是闹腾起来他也头疼。

无非就是利益交换罢了,到时候出点血,此事就过去了。

在他想来这不是什么大·. ....……但他却不知道,有些时候谨慎没错,但有时候太过谨慎就会错失很多机会,事情真的会像他想的那样发展吗?

大司农府,田延年正在悠哉的喝酒,至于政务,早就被他安排给属下了。

要说霍光也是心大,堂堂大司农,朝廷三大管理财政的重要部门之一,却提拔了个莽夫管理,这要是不出事就怪了。

有操守的人面对巨额的钱财都有可能沦陷,更别提一个莽夫了。

莽夫都有什么特点?

莽撞、不顾后果、没脑子、狂妄.....

把这样一个人放在钱堆里,和把一只老鼠放在粮仓里有什么区别?

由此可见霍光可用的人手真的不多,没看他使用的都是些什么人?范明友中郎将未央宫卫尉、儿子霍禹羽林骑统领,霍山、霍云,亲信王汉掌管宫廷宿卫、女婿邓广汉建章宫宫卫尉. .. .…“大司农,御史大夫派人来了,说要见你!”这时属下头也不抬通报道。

“嗯,让他进来!”说完连起身的意思都没有。

属下也不敢多言,只能去通报,遇到这么一个上司,也是他们的悲哀。

要知道御史大夫可是副丞相,监察丞相,纠察百官,凡是御史大夫府的人,那个不是见官大三级?来人黑着脸走进来,知道这家伙是莽汉,但真的打交道了才知道这家伙有多么的无礼。

他真想转身离开,但....

“这是御史大夫府的文书,下官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