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内道,顺化郡。
此时李亨正在迁往彭原郡的路上,他专门把安化郡改为顺化郡,凡是带有“安”字的地方和人名都要改掉。
王思礼、李承光、吕崇贲三人前来投奔,李亨亲自在行营中接见他们。
当初李隆基委任王思礼为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让他向东收拢河西和陇右两镇残兵。
王思礼好不容易找到李承光和吕崇贲,重新集结起两千人马。
安守忠听闻王思礼正在收拢残兵败将,他立刻派遣安太清进行围追堵截。
安太清在渭水以北大败王思礼,他几乎把这支唐军残兵斩尽杀绝,只有王思礼、李承光、吕崇贲三位将领得以逃走,其余将士全部毙命。
他们三人在战败逃离途中听闻李亨在灵武郡登基继位,旋即结伴而行北上前往投奔。
李亨不但没有追究他们三人战败之罪,反而非常宽慰说道:“三位将军孤身前来投奔,朕对此感到十分欣慰。”
王思礼、李承光、吕崇贲三人闻言羞愧难当,他们跪地不起哭诉道:“陛下,我等皆为败军之将,愿意戴罪立功誓死效劳。”
“三位将军愿意为朕效劳,那朕自当委以重任。”
李亨鉴于三位将领能够主动前来表达忠诚之心,他倒也展现出宽广的胸怀,不仅未对他们追究责任,反而给予升官加职的恩泽。
王思礼改任行在都知兵马使。
李承光改任天下兵马副元帅。
吕崇贲改任关内节度使兼任顺化太守。
其中最为惊讶莫过于李承光,他没想到自己竟能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
王思礼、李承光、吕崇贲三人沉浸在亢奋之中,未曾想到战败归来竟能晋升官职,命运之轮真是变幻莫测,难以抵挡。
然而他们未曾料到,这幸福犹如流星划过天际,转瞬即逝。
三天后。
至德元载,九月二十八。
韦见素、房珀、崔涣三位宰相奉李隆基之命,携带传国玉玺前来册封传位,由此李亨成为名正言顺的大唐皇帝。
李亨对于李隆基所委任的三位宰相,他不喜欢韦见素和崔涣,故而这两位宰相并不受到待见,只有房珀倒是混得风生水起。
房珀跟李亨还算有点渊源,他在天宝十四载担任过太子东宫的左庶子。
虽然房珀实际上没有真正跟过李亨,但怎么说名义上也是他的臣属。
最主要的是,房珀以文才政绩而名动天下,他曾经献策诛杀杨国忠挽回人心,因此得到李亨的高度重视“房爱卿,你是朕的肱股之臣,朕需要你的辅佐,不知你能否献上一策?”
李亨也希望房珀能给自己定策,他当然不会只听从李泌的意见。
房珀谈起局势来那是滔滔不绝,他冠冕堂皇说道:“陛下,微臣认为欲平叛乱,先固其内,只有这样才能高枕无忧。”
“不知房爱卿此话怎讲?”
李亨想要听听房珀有何意见。
房珀郑重其事解释道:“陛下,李承光这种欺君之人绝对不能用也。您委任他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这明显不妥啊!”
“有何不妥?”
李亨眉头紧蹙说道:“朕为什么不能任用李承光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你又为何说他是欺君之人。”房珀立刻把前因后果全说出来:“陛下,您应该还不知道吧,李承光早在觐见陛下之前,他私下就给太上皇上过奏表。俗话说一臣不事二主,可他竟然如此明目张胆,这究竟是想要干什么?”
原来潼关失守后李承光既惊恐又迷茫,他觉得自己损兵折将论罪当诛。
虽然李承光没有跟风去投靠安禄山,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竞该听谁。
太上皇在蜀郡。
皇帝在灵武郡。
这个选择难度堪比在大唐和大燕之间做出抉择。
李承光耍了个小滑头两边押注,他干脆给李隆基和李亨父子两人分别上了奏表,请求下一步的行动指示李亨接到李承光的表章以后,他的回应方式足以让其受宠若惊。
敦序兄弟,如家人礼。
这八个字代表着李亨在拿李承光当兄弟,世上还有比这个更高的礼遇吗?
李承光收到李亨的回信,他顿时感动得稀里哗啦,随即邀请王思礼和吕崇贲两人北上灵武郡。李亨确实没有食言,他力排众议委任李承光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赐他新名“李匡国”以示恩宠与信任。匡国。
匡复家国。
从这里就能看出李亨还真没有失信,几乎把能给的全给李承光。
由于李亨还不知道李承光两边押注,所以才会对他如此加以重用。
现在李亨已经知道李承光两边押注,那又怎么可能放过他。
忠诚不绝对。
就是绝对不忠诚。
李亨得知李承光竞敢欺骗自己,他顿时气得暴跳如雷:“传朕口谕,立刻把王思礼、李承光、吕崇贲三人通通给朕绑起来!”
王思礼、李承光、吕崇贲三人绑于大纛旗下,以丢城失地为罪名准备开刀问斩。
大臣们对此震惊不已,纷纷质疑这突如其来的变脸。
大家实在没想到李亨如此翻脸不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