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觉得房珀的平叛方略才是可行之策,他顿时喜开颜笑说道:“房爱卿真是朕的子房啊!”对于李亨想要收复长安聚拢人心,李泌不厌其烦劝谏道:“陛下,先取范阳郡覆其巢穴,集中兵力歼灭叛军精锐,这才是万全之策啊!”
李亨摇了摇头反对道:“先生,王师尽数集中在西北一隅,理应迅速收复长安,何必向东北迂回数千里先去取范阳郡,这岂不是舍近求远吗?”
“如若按照先生的平叛方略,王师迂回塞北草原数千里进攻范阳郡,且不论奚人是否答应借道。”“后勤粮草方面就会供应不上,沿途还要击败阿史那从礼、史思明、高秀岩、姜天骄等叛军大将,有谁敢在朕的面前立下军令状说他能够做到。”
“更何况贼将姜天骄自诩为算无遗策,哥舒翰二十万人尚且全军覆没,遍观我朝诸将谁有把握能拿得下他?”
李泌只能苦口婆心劝谏道:“陛下,王师收复长安确实是轻而易举,以我朝军力必能一战得之。”“问题在于王师若是先收复长安和洛阳,届时春气已深即将入暑,陛下所凭借的是西北精兵及诸胡之兵,他们全部都是怕热不怕冷的,到时候我军酷暑难耐难以适应,这战斗力必然下降。”
“反观叛军失去长安和洛阳,他们还可以退回河北道以及河东道,休兵养马,养精蓄锐,既缩短战线又强化战斗力。”
“一来,王师不容易彻底平定敌人;二来,敌人伺机反攻战事必然又有反复!”
“微臣认为应该优先收复北京太原府,三晋大地乃是我朝龙兴之地,太原百姓必定会笔食壶浆以迎王师。”
“虽然姜天骄作战勇猛,但他只不过是一介叛将而已,太原百姓心系大唐,绝对不会跟他同流合污,只需里应外合就能将他轻易拿下。”
任凭李泌说得天花乱坠,李亨还是不肯采纳他的策略。
究其原因在于大唐朝廷的钱粮布帛皆从江淮地区转运而来。
倘若南阳郡和襄阳郡尽数丢失,漕运保卫战就会宣告失败,这后果可比想要中还要严重。
李亨唉声叹气说道:“先生,你说的这些朕何尝不知,可你仅仅只是从平叛角度去看待问题而已,就连最简单的漕运保障都没考虑进入。”
“要是没有江淮地区的钱粮布帛,朕拿什么去发放军饷?你应该明白有钱才能使将士去卖命。”“要是王师在情报、兵力、民心三者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这样毕其功于一役还拿不下长安,那就证明着你的平叛方略更不可行。”
李亨认为李泌提出这么冒险的平叛方略,全然不顾南阳郡和襄阳郡岌岌可危,无论如何也不能采纳他的建议。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李亨基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首先收复长安聚拢人心,巩固皇位,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调动更多兵马用以平叛。
只要李亨一日没有收复长安,那他这大唐皇帝的地位就不稳,毕竞李隆基这个太上皇还在蜀郡成都。反之李泌完全没考虑到这层政治影响,他根本不知道长安沦陷带来的影响究竞有多大,这在百姓们的眼里意味着王朝灭亡。
历史上李亨全力以赴孤注一掷,他下令抽调朔方、安西、北庭、回纥以及于阗、吐火罗、拔汗那、黑衣大食等西域诸国共计十五万大军,这才在香积寺之战中击败安守忠,一鼓作气收复长安。
那些认为安史之乱容易平定的人,可有认识到燕军原来也是唐军?
双方阵营还有大量外族番兵,真可谓是让人眼花缭乱。
燕军阵营有曳落河、粟特、同罗、奚人、契丹、室韦、秣羯等众多胡人。
唐军阵营有回纥、于阗、吐火罗、拔汗那、黑衣大食等多个国家,另外还有奴刺、颉、跌、朱邪、契宓、浑、蹀林、奚结、沙陀、蓬子、处蜜、吐谷浑、思结、仆骨、党项、突厥等众多胡人。这些胡人全他妈跑到华夏大地共襄盛举,更有甚者拖家带口举族搬迁,在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建立起后唐、后晋、后汉、北汉、西夏等国家政权。
在安禄山起兵造反那一刻起,大唐盛世便一去而不复返,内有叛军攻城掠地,外有吐蕃南诏蚕食边境。在李亨登基继位的时候,大唐局势已经糜烂到难以挽回的地步。
无论是自身问题还是外部问题,任何一个处置不当都会引发致命后果。
这种情况即便交给能力强大的英武之君,也未必能够安稳解决。
更何况李亨只是一介平庸之君,他哪里有本事解决这么多问题。
随着李亨一锤定音确认平叛方略,他们开始商议起先后顺序。
由于阿史那从礼勾结河曲九府和诸藩部落趁乱割据,所以李亨决定先拿他来开刀,暗中派人前去游说他的部众,以金银财宝为诱惑进行劝降。
阿史那从礼无法给予河曲九府和诸藩部落更多好处,他手底下一大帮人马上改旗易帜,转而重新投入大唐朝廷的怀抱。
当然阿史那从礼也没有轻举妄动,他只是想要割据一方,又不是要跟唐军将士玩命,于是双方暂时还未爆发大战。
自从房珀献上平叛方略以后,李亨从此对他深为倚重。
凡是军国大事李亨基本都跟房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