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元载,十一月初一。
河东道,太原府。
姜天骄在太原城收到安守忠的大捷消息,可他也从中看到燕军弱点。
“唉,真是为难他了。”
姜天骄不禁同情起安守忠,他觉得燕军很难在关中地区站稳脚跟。
为什么燕军很难在关中地区站稳脚跟,主要还是姜天骄和孙孝哲造的孽实在太大,安守忠实际上是在给他们两人擦屁股。
或许还有人不太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那我不妨跟你捋一捋。
姜天骄带着八万大军攻入西京长安,他把国库的钱财布帛全拿出来,按照功劳大小赏赐给全体将士,包括镇守潼关的崔乾佑所部兵马都有一份。
除此之外,姜天骄还把整个长安城的官属婢女和皇宫宫女,前后共计六万多人赏赐给有功将士。换而言之,姜天骄早已把长安城的油水刮上一遍,只剩粮仓和武库留给安守忠。
后来孙孝哲带兵来到长安城后,他见到国库钱财和皇宫美人全让姜天骄卷走,于是放任燕军将士在城内烧杀抢掠。
燕军将士倒是抢得盆满钵满,然而换来却是长安百姓的敌视。
安守忠见此情形哪里还敢在关中地区招兵买马,他只能一边镇压长安百姓,一边派人前往河北道进行募兵。
最主要的是,安守忠所募士兵多数皆为幽燕胡人。
这些胡人番兵弓马娴熟骁勇善战,相比中原地区的汉人丁壮更适合编入曳落河。
虽然曳落河骑兵确实强大无比,但是他们皆为幽燕胡人所组成,来到关中地区免不了烧杀抢掠,就连安守忠也未必能够约束得住。
关中百姓频繁受到幽燕胡人的烧杀抢掠,他们为了活下去只能带着仇恨投身军旅,这就代表着唐军会有越来越多的兵力。
这些唐军将士都有家人或者好友死于战乱,只会带着更大仇恨上阵杀敌。
仇恨之所以让人刻骨铭心,那是因为它源于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所带来的痛苦让人难以忘怀。自带家仇国恨且又满饷的唐军将士,这股战斗意志足以培养出令人胆寒的虎狼之师。
而这也是李泌所强调的天下民心,更是唐军将士能够屡败屡战的重要原因。
火拔归仁见到姜天骄闷闷不乐的样子,他略微疑惑问道:“节帅为何如此发愁?我军不是刚刚在陈涛斜之战打败唐军吗?莫非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火拔将军,那你能从中看出哪些问题吗?”
姜天骄不置可否反问道。
火拔归仁觉得并没什么不妥,他慷慨陈词说道:“节帅,我朝起兵以来连战连捷,国势如同旭日东升蒸蒸日上。”
“反观大唐三京尽数丢失,这就代表着李唐江山已经日薄西山,此乃亡国灭种之兆也!”
姜天骄面无表情再次问道:“你真是这样认为的吗?”
“是的!”
火拔归仁微微点头表示非常确定。
姜天骄情不自禁摇头苦笑道:“火拔将军,难怪你会败在我的手上。你可知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的道理?”
“当初陛下举兵起事之前,天底下又有多少人认为他真能成功?”
“如今大唐三京尽数丢失,损兵折将丧权辱国,又有多少人认为李唐江山已经日薄西山。”“君不见天道沧桑,凡事有顺有逆,形势有常有变,顺中生逆,逆中有顺,而这才是天地之理。”“战争有铁的法则,机会对于敌我双方来说都是对等的,这世间就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只有此消彼长各领风骚。”
火拔归仁摆出一副谄媚嘴脸,他脸上堆笑说道:“节帅,我看您是多虑啦,这天底下又有谁能比得过你?”
“您是算无遗策的当世名将,而我只是一介普通蕃将而已,败在您的手上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姜天骄见此情形也不再解释下去,他的内心暗道:“这场战争对于河北将士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燕和大唐都在消耗中忍耐,就看谁能把对方的战争潜力完全消灭殆尽。”
虽然关中百姓的民心一边倒向大唐,但是姜天骄偏偏不信这个邪。
大唐朝廷仅以关中一隅之地便能凌驾于天下之上,从秦国扫灭六国开始算起,这种以小制大的统治方式已经寿终正寝,如今也是时候把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京畿道官府登记在册百姓五十三万八千四百九十九户,三百零九万八千二百一十九人。
关内道官府登记在册百姓二十七万一千七百七十户,一百五十万三千四百六十七人。
这两个地方登记在册百姓不足五百万人,哪怕加上隐户再高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这就代表着大唐朝廷的战争潜力终究有限。
姜天骄决定先削弱大唐朝廷的战争潜力,他亲自写信送给安守忠,以十个关中百姓交换一个胡人番兵。这样既能有效削弱大唐朝廷的战争潜力,又能为安守忠提供源源不断的胡人番兵,还能抓着这些关中百姓去边境屯田,扩大汉家百姓的生存空间,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安守忠接到姜天骄的亲笔书信,他毫不犹豫就同意下来,一口气从关中地区抓捕十万百姓进行交换。姜天骄当然不会使用自己军队的胡人番兵去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