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燕和大唐的基本盘(求订阅)(1 / 2)

浑城略微沉吟问道:“节帅,如若真是姜天骄在暗中指挥史思明,那您有什么办法对付他吗?”“还真没有!”

李光弼直接双手摊开无奈说道:“姜天骄手上有我三万将士的家眷,我能保证军心不乱已是谢天谢地,哪里还有本事对付远在太原城的他。”

“从一开始我军就是处于不利之地,除非是史思明这家伙自己犯傻,不然的话,打消耗战我们完全没有任何胜算。”

浑球愤愤不平埋怨道:“若非王承业丢失掉太原城,我军何至于如此被动?”

“我实在搞不懂姜天骄是怎么拿下太原城,他王承业到底又是为了什么而投降!”

李光弼脸上露出愧疚之色,他还以为是自己带走三万河东军,这才导致王承业不战而降。

殊不知王承业投降姜天骄乃是另有原因,只不过李光弼没有发现到而已,而这也即将成为他的最大弱点。

浑城见到李光弼脸色好像不太好的样子,他立刻转移话题说道:“节帅,最近仆固怀恩已经击败阿史那从礼,估计朔方军再过不久就会南下收复长安。”

“这叛军在关中地区的兵力数量虽说不多,但我听闻贼将统帅乃是安守忠,房相爷就是在陈涛斜之战中败给此人,因此折损兵将四万多人。”

李光弼不由自主唉声叹气起来:“哎,叛军也是猛将如云,我本以为这安守忠只是仗着安禄山的义子才能统兵征战,不曾想到他比崔乾佑还要骁勇善战。”

“所幸现在贼首安禄山已经死了,我料叛军内部肯定会人心心不稳,只要一切顺利,趁此良机收复长安应该问题不大。”

“我们只需要在这防御住从河东道过来的叛军,便可保护关内道的安全。”

“若是王师能在正面战场上打赢一场大胜仗,叛军土崩瓦解的速度会比任何人想象中都要快。”李光弼一针见血指出叛军的致命弱点,那就是大燕朝廷的统治基础完全建在沙滩上。

只有河北道才能算做真正的根深蒂固,其余地方都是抱着骑墙观望的态度,他们见到谁赢就帮谁。这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大燕,大唐同样也是面临这种情况。

大唐仅有关中地区还算稳如泰山,诸如关内道和陇右道也是抱着骑墙观望的态度。

要不然火拔归仁岂会投降姜天骄,阿史那从礼那就更无法勾结河曲九府和诸藩部落趁乱割据。换而言之,这是河北和关中的大决战。

这两个地方才是大燕和大唐的基本盘。

然而李光弼还是低估姜天骄收买人心的能力,他亲自坐镇太原城可不仅仅是为了这座北方重镇,而是要把河东道经营成基本盘。

河北道官府登记在册百姓一百四十七万户,大约一千零一十五万人。

河东道官府登记在册百姓六十五万九千户,大约三百八十二万人。

河北道和河东道两地编户齐民接近一千四百万人,这是天宝十三载的人口数据,而且还没计算隐户,由此可见战争潜力究竞有多么可怕。

哪怕按照编户齐民的人口数据进行募兵,十户养一兵,那也能够轻易拉起二十万常备军,还不会给百姓们造成多大负担。

兵在精而不在多,质量远比数量更重要。

至德元载,十二月初十。

河东道,上党郡。

蔡希德仍然跟程千里处于鏖战之中,他一直想方设法要把唐军引诱出城。

由于程千里龟缩在上党城誓死抵抗,所以蔡希德感到非常头疼。

虽然姜天骄没有要求蔡希德在多久时间内拿下上党城,但是他认为上党城扼守河东,俯瞰中原,就像一枚倔强的楔子,死死钉在大燕腹地之中。

若是上党城拖得太久没有攻克,恐怕会引起意料之外的生变。

上党城楼上那残破的“唐”字大纛,在凛冽的寒风中猎猎作响。

程千里站在城楼箭垛的缺口处,手指抚过冰冷粗糙的城墙夯土,他凝望着城外燕军营盘,身上披着明光铠显得更加沉重。

蔡希德在腊月寒冬亲自率领一百骑兵来到城下挑战,他对着城楼上的程千里大声喊道:“程将军,你坚守孤城忠勇可嘉,然这只不过是困兽犹斗而已。”

“不如你我两人单枪匹马,决战胜负,如此一战定输赢,岂不快哉?”

程千里正欲开口答应下来。

旁边的将士们纷纷进言道:“节帅,我军兵少,敌军兵多,只要我们死守上党城,那么叛军就无法攻下城池,这才是万全之策啊!”

程千里这位上党节度使内心也是百感交集,他脚下这片土地在大唐保护之下传承一百余年,如今自己却在强敌环伺的境遇中,如一叶孤舟困步飞地,前路难测。

三万燕军完全把上党城围得水泄不通,只许出不许进,因此程千里以及唐军将士根本不知道外界情况。在这种消息遭到封锁的情况下,程千里只能选择以身冒险,他对着身边的将士们说道:“诸位,既然这蔡希德想要跟我一战定输赢,那我便亲自去会一会他。”

“要是能够顺利擒获到蔡希德,那么便能从他口中得知外界消息。若是败了那也是我程千里命该如此,届时是战是降尔等自行决定!”

上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