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英堂恩监生们罕见的放了快一个月的假,从考完试到放榜期间他们一直没正式上课。
时逢九月,桂花飘香。
贾环正和黛玉、宝钗二人商量。
“环弟弟要是中了,连着上次的,一并给请了吧。”
“好,你们想吃什么?”
薛宝钗却没有说,而是道:“且让我想想……”
贾母依靠在席上,看着在堂前负手打转的贾政,抿了抿嘴,长叹了一口气。
正欲教训,看到身侧和黛玉、宝钗二人淡然聊天的贾环,又咽了下去。
贾赦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舔了舔嘴唇,放下茶杯。
却见那放下的茶杯,茶碗和茶托并不贴合,再落的茶盖,也没完全盖上茶杯。
探春和惜春、迎春二人站在后面,探春双手紧握着拳,只觉得整个手臂都要抽筋了似的。
就连平日里热烈的王熙凤,此时也不再多语,悄悄的咽了口唾沫。
一时间,整个荣禧堂内,只能听到贾环和林黛玉、薛宝钗二人聊天的声音。
“嘻嘻,宝姐姐不知道,他还会写两个词呢。”
“哦?作的什么词?”
就此时,众人隐约听见荣国府外面宁荣街的嘈杂。
越来越多的人声,马蹄声,像是快要开锅前的水声。
跟着只见一小厮飞奔前来,满脸的兴奋热烈,嘴里大叫道:“中了中了!中了!”
他一边叫一边飞奔,乃至院门的门槛都没在意,被绊倒摔了一跤。
就这嘴上也没停:“中了!”
灰头土脸收拾收拾起来,飞奔到荣禧堂前:“三爷中了!”
荣禧堂轰然炸开!
都不用贾母张嘴,贾政当时激动道:“赏!”
不只是贾政,贾赦、王熙凤等,各自对着这小厮有赏。
这是一报,后又有二报丫鬟、三报小厮,如波涛不绝,都是“中了!”
众人也都有赏。
众人欢天喜地中,贾母看了眼神色平静的贾环,对着第一个过来报的小厮:“说!第几名!”“三爷是第二名!往年都是五经中《易经》取做榜首多些,这次避嫌,三爷《易经》首,却排了个第二,第一是《春秋》首。”
众人听见贾母问话,声音自然小了不少。
待听到这个回答,各自又再度大笑,笑声得更厉害了。
贾母对着贾环打趣道:“唉,还不如其他主考官呢。倒是便宜了老婆子我,这月例榜首的二两给我省下来了。”
众人再都齐声大笑。
贾母对着贾政道:“带着环哥去前面接一接衙门来的各位大人。”
“是!”
贾母又对着鸳鸯道:“扶我去换衣服,我也去前院热闹热闹!”
贾政带着贾环向前院走,贾母换好衣服出来。
荣国府各总管、大嬷嬷,纷纷到过来去道喜,连着东府各人也都过来贺喜。
这是贾家的。
外面还有,大兴县县衙、神都府礼房、新上任的神都府尹、甚至已经升任礼部右侍郎的赵朴,纷纷派人来报喜。
再其次,则是知道消息的神都各功勋家族,史、王、牛等……
贾母喊来贾赦,对他道:“你去街口后面,把王家等咱家的老亲戚引来厅内见我。这些事麻烦不到前面环哥儿他们。”
贾赦想了想,点了点头:“是。”
如此,前院以仪门内外而分,内里是史、王、牛等功勋家族,由贾母接待。
外面是朝廷等前来报喜官员,由贾政、贾环接待。
至于老仆、管家等,皆由王熙凤暂且安置。
此时的贾府门口,已有人送来报帖,上书:“捷报贾府公子贾环高中神都乡试第二名亚元。”贾政心情大好,连忙安排人将报帖悬挂仪门。
悬挂完毕,鞭炮声响起。
劈里啪啦,引得众人瞩目。
大厅内的功勋家族亲戚顺声音向外看去,只见仪门悬挂报帖,再往外高朋满座,真是尊贵非常。外面的人顺着向内看去,只觉贾家内里声音鼎沸,人丁兴旺,实在热闹非凡。
贾母和前来送礼之人道,明日开始摆宴还礼,希望能来赏光。
众人一一应下。
跟着又告诉了前面的贾政,贾政带着贾环一一请宴。
贾政这边,答应第一天赴宴的人少些,推脱的多些。
大多说等着后天贾环结束了鹿鸣宴再来。
后院王熙凤中间得知贾母要摆宴,一边安置管家等,一边吩咐人去采买。
这些管家、大嬷嬷就在王熙凤这,知道此事一并帮着王熙凤操办了。
贾政贾环接客,迎接下马,请坐上茶,稍微聊两句,再度迎接,待到客人离去时,递上宴帖,一并送上礼物。
贾政在门口接送往来,贾环在内陪各报喜官员喝茶闲聊。
众人见贾环待人接物滴水不漏,各自也都识趣,多以第二天还有鹿鸣宴,不打扰贾环为由离开。忙活了一整天,直到日暮,才将各人送别。
今天为了避免犯冲,并未准备许多庆贺摆宴用品,连鞭炮也只放了一挂,准备的不算充分。一天过去,该置办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