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一日看尽长安花(1 / 2)

皇榜由五十校尉和若干銮仪卫护送,一旁还有乐部奏乐。

除了一甲进士,其余两甲进士按现在的东西列从东西角门出。

王公百官散去,同样东西角门出。

而贾环三人,由太和门并午门出。

不走掖门,走正门。

如果不是皇帝,人一辈子只有两次机会走太和门正门。

第一,进士及第。

第二,打进皇宫。

其余人等,哪怕内阁首辅也不能走太和门正门。

皇榜张贴在长安门东侧,其余人等出了皇宫,若欲观榜,还需绕一大圈。

而贾环三人,出了太和门,直接往东走,不几步,就到了长安门。

皇榜旁边,还贴着上谕。

“第一甲第一名于既白授职翰林院修撰。

第一甲第二名陈诩授职翰林院编修。

第一甲第三名贾环授职翰林院编修。”

由校尉和銮仪卫围着,于既白带着众人一起观榜。

“于兄!我多少啊?”

“二甲,四十五名!”

“多谢于兄!”

待众人看完榜,神都府衙早就在长安门旁设立好长棚,内又设案,上备酒。

其余进士散去,等着明日恩荣宴。

而贾环三人,则需要当日赴宴神都府衙。

三人喝了长棚案上的酒。

由府衙侍女给三人簪花。

于既白看着眼前给自己簪花的侍女问道:“我和榜眼谁美?”

“还是状元郎美。”

跟着侍女们给三人披红,于既白除了胸前戴红花,身后还要披红披风。

陈诩则是只胸前戴红花。

贾环除了头上多簪一朵红花外,其余都没有。

长棚内早就备好了马,三人骑马,前有彩旗乐队前导,身后两侧有校尉跟随。

由皇宫长安门,一路骑马到神都府衙。

且说神都内,钦点探花的故事早就流传开来。

茶馆里说书的早就将这故事讲了百八十遍。

若是以往,这一甲游街也没甚好看的。

但有了这故事,却实在好奇,乃至周围州县甚至关了一日店铺,来神都看看这位新进探花。随着贾环三人走到神都正街,人们的眼前一亮。

本以为会是个三十上下的书生,结果那马上骑着的,却是个翩翩少年郎!

全无半点读书人的酸腐,眉眼俊朗,身姿挺拔,兼有锐进之意和谦和之气。

身上虽无红花和红披风,却比那前面披风戴花的状元郎和榜眼还耀眼。

放眼看去,只觉得其人灵慧异常,让人心里不由得升起喜爱之感。

也不知是谁胆子大,喊了一声:“贾环!”

贾环循声望去,见不到喊的人,只能见到一众笑脸。

贾环微笑颔首,单手控缰,对着他们挥了挥手。

那一众人笑得更厉害了。

“贾指挥!”

贾环再望去,挥手致意。

“贾武库!”

“贾探花!”

“贾公子!”

周围围观者摩肩接踵,贾环一时间也看不出谁是谁,只得招手。

这从皇宫到府衙的路线,也是设计过的,并不是走最短的路线。

先是市街,跟着则需穿过一众酒楼艺馆。

不少人都是从市街一路跟过来的,气氛热烈,再加之本就好奇。

那酒楼艺馆,楼上窗户打开,从内探出一众艺女、歌姬等。

漫天的胭脂香粉之气扑下。

“贾公子~”

贾环抬眼望去,只见阁楼上有歌姬拿着手帕对着贾环摇晃。

贾环依旧微笑,挥手致意。

“贾公子看我了!贾公子看我了!”

就这一下,满街的莺雀之声:“贾公子!看这!”

“贾公子!”

不知是谁起的头,将自己的手帕向着贾环扔去。

“贾公子,接着!”

那手帕随风飘下,贾环用手接住。

这一个姑娘得意,其余的都不忿。

大姑娘小媳妇,手帕、汗巾,纷纷往下扔。

有的接住也就接住了,交给一旁的校尉收着。

还有的没接住就算了。

中间陈诩还接着一个,却有女声道:“陈榜眼,帮帮忙,把我手帕给贾探花。”

陈诩把手帕递给校尉,校尉又给贾环示意。

前面导引队伍见这情形,不由得加快了一些。

临出街前,她们扔的东西也越来越怪,写着自己名字的纸团,假花,香囊…

贾环伸手一接,打开一看:“肚兜?”

过了市街,又转到住宅区,这里都是达官贵人居住的府院。

相比较而言,就克制很多。

一般各门户都有专人站在门前观看,或者临街搭台,用纱相隔。

若是相中,也不扔手绢,将写好的信,派人送至校尉旁,再由校尉转交贾环等人。

跟着,则又绕一圈,到了宁荣街。

宁荣街则更讲究些。

荣国府前临街搭长台,用纱相隔,其余男丁仆人等,也不临街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