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环回来前。
贾府的院里,有几个丫鬟在后院闲坐,叽叽喳喳的谈论起来。
“我看呐,三爷去扬州陪林姑娘看林老爷是假,去见老丈人才是真!”
“呸呸呸!还去见老丈人呢,若是见老丈人,又如何带着宝钗姑娘和宝琴姑娘。
我看这意思,定是要让探花郎采并蒂莲呢!”
“诶!你这话儿有趣,从哪听来的?”
丫鬟摇了摇头:“忘了听谁说的了。反正有这么一套说法。”
又有丫鬟道:“不过有一项我确实知道已经定下来的。”
“是什么,快说。”
“对啊,快说!”
那丫鬟道:“我看三爷院里的袭人和晴雯,将来是一定要做姨娘的。”
“嗨,还以为是什么呢,能不能说点我们不知道的。”
“真没劲。”
几个丫鬟正说着话呢。
只听背后传来平儿的声音:“你几个在这做什么呢?”
她们猛回头,只见平儿身影,却不见别人,笑嘻嘻道:“我们猜奶奶什么时候给平儿姐姐送三爷院子里呢。”
平儿听到这话,脸上也不知是气的还是臊的,像是实打实拍了一圆胭脂。
“好你们几个不知害臊的浪蹄子,自己天天在屋里叫春还不够性,偷偷编排主子。
得亏是二奶奶看见了,让我过来看看。我这就回她去。”
几个丫鬟上前连连央求平儿,扇着自己嘴巴:“我们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平儿白了她们一眼,没好气道:“这还差不多。”
几个丫鬟见平儿不吱声了,微微抬眼,只见平儿只偏过头去,不看她们。
她们一个个又瞬间转悔为笑,叫道:“平儿姐姐最好啦!”
“诶,你们!”
几个丫鬟一边叫着,一边四散跑开了去。
平儿看着四散的丫头,摇了摇头,向着远处凉亭而去。
此时王熙凤正坐在凉亭中,见平儿脸色无奈,她微微抬眼:“她们几个说什么呢。”
“没什么。在那编排主子乱点鸳鸯谱。”
王熙凤听闻此语微微翘起嘴角,扬了扬下巴,示意平儿坐下。
王熙凤微微斜靠栏杆上,将手肘搭在上面,支着脑袋,微微俯身,显得很是好奇。
“快说。”
平儿道:“她们说三爷下扬州是去见老丈人了。”
“还有呢。”
“有的说三爷不是中意林姑娘,而是中意宝钗和宝琴两位姑娘。
还有一套话儿,说什么探花郎采并蒂莲。”
“噗”王熙凤再也绷不住,拿手绢挡着嘴,笑起来。
平儿也无奈道:“她们哪里知道三爷路上遇水患的事,至于两淮盐商之事,若不是奶奶有猜测,我哪里能想到去。”
王熙凤连连摆手,问道:“还有呢还有呢?
“还说,三爷的姨娘是定下来的了,肯定有袭人和晴雯俩。”
王熙凤笑容渐渐收下,微微颔首。
跟着王熙凤凤眼带着狡黠的笑意看着平儿:“还有呢。”
“再没了。”
“你敢撒谎?”
“真没了。”
“哼,她们没编排你?说将来要给你送环兄弟院子里去。”
平儿听闻此语,蹭的站起来,跺了跺脚:“她们丫鬟打趣我,我能教训两句,如今奶奶也打趣我了。我虽不能怎么着奶奶,但心里也清楚,这必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可知这编排三爷的头,就是奶奶起的!”
平儿见王熙凤仍笑她,跟着计上心头,得意一笑:
“得亏三爷平日里这么照顾咱们院子,多少田额说给就给了,节日礼物一样不落。
反正二奶奶打趣我,我之后便投了三爷院子里,倒要把奶奶的事告诉三爷!”
王熙凤笑着拉下平儿,问道:“好平儿,你想去东大院就直说,何苦这么弯弯绕绕。
你三爷是个明白人,肚里能撑船的,几句流言而已,他必不在意。
我倒要看你告诉你三爷能告出什么名堂。”
平儿道:“我就说,二奶奶晚上说梦话,念叨的都是三爷名字。”
王熙凤听闻此话,也不笑了,去掐平儿的嘴角:“你个小娼妇。”
平儿也不让着王熙凤:“哼。”
她主仆二人打闹罢,各自不语,谁也不搭理谁。
王熙凤甩了甩手绢:“不说林妹妹和薛家二位妹妹,我倒是知道个已和环兄弟配上的。”
平儿顺着台阶下去,问道:“谁啊。”
王熙凤见平儿已不和她置气:“是东府老太爷给说合的,秦家的姑娘。
环兄弟拜访了好几次呢,有几次我打听了,唯秦家姑娘和秦家公子在家。
秦家公子又年纪不大。”
平儿关心道:“秦家姑娘怎样?”
“能被你三爷看中,想来是个妙人。”
王熙凤眼眉低垂,叹道:
“人家在你三爷入国子监前就已结识,前面交好另说,但也没恶了你三爷。
如今你三爷越发清贵,将来官拜馆阁,人家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