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我选择出使金国(1 / 2)

众学士听到这从严庆嘴里蹦出来这三人,都有些惊讶。

当然,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这三人是新科的一甲,平日里若是公务上有往来,那也还好。

要是想有些私交,拉党结派,却是很难。

倒不是说这三人多清高,只是官场之中,多你来我往。

所谓清浊之分,其实也没那么清晰。

大部分小官小吏,还是今日清流、明日浊流,两方不得罪,艰难求生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贾环三人这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处方式,就显得有些另类。

因此,被严庆排挤,安排出去历事,远离国子监中心,倒也正常。

众人都是读书人,一开始读书的时候,也是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这话的。

如今见这三人被安排出去,不禁更有些灰心之感。

而就在这时,严庆却道:“贾翰林、于翰林、陈翰林三人,才华出众,我想请他们过来自行选择历事之处。”

严庆言罢,众人自然又是一番惊讶。

如果不是严庆定历事之处,而是让其自选。

听着倒少了几分打压的意思。

联系到最近严家的事情,众翰林心中纷纷想到,这是严庆低头了?

又有有心之人想到,不过是换个理由将三人打发出国子监而已。

以往是威逼,本次则是利诱。

但无论如何,严庆的态度肯定是比之前要软了不少。

众学士纷纷道:“这是好事啊。”

“咱们严学士体恤新科一甲啊。”

“我这就去叫他们。”

严庆阻止道:“且慢。”

“严学士吩咐。”

“还是一个个叫吧,先去叫于既白来。”

于既白被叫来,众人向他说明了情况。

于既白也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了,看这样子,躲是躲不过去了。

那么选个陛下心腹之臣前去历事才好。

于既白道:“我愿去浙江布政司。”

“好。”

严庆答应下来,又叫来了陈诩。

陈诩想了想,道:“我国子监历事便在申阁老处,本次可否仍去馆阁?”

众学士看向了严庆。

陈诩选的这个历事之处,虽不在翰林院,却在神都,而且要是论起位置,也比翰林院高了一些。严庆仍然答应下来:“既然是申阁老故旧,再去也是应该。”

众人对严庆之怀柔的理解又上了一层台阶。

陈诩点了点头,他不知道严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是至少在申阁老手下历事,他也不亏损什么。

如此敲定了两人。

最后唤来了贾环。

严庆对着贾环道:“于翰林选了去浙江布政司历事,陈翰林选了去申阁老下历事,贾翰林意欲何处?”严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举手投降,只要给三人送走就行。

哪怕是给三人升迁升走也行,反正别在国子监。

众学士看着贾环,心中期待。

这位可是陛下的红人,又得太子器重,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不知道会去哪呢?

大概也是内阁吧,或者到地方也好,还有个姑父在两淮做御史,太子府也不错……

贾环看着严庆道:“我选择出使金国。”

严庆猛地抬头,睁大眼睛看向了贾环:“什么?!”

众学士倒吸一口凉气,全都费解得看向贾环。

出使金国?

去那苦寒之地?

而且很有可能有去无回?

严庆已经投降了,贾环怎么不顺着台阶下呢?

贾环颔首,肯定道:“环欲往金国,永修两国之好,为两国之民谋安定。”

严庆眯了眯眼睛,拿出大表:“贾翰林,贾兄,不再看看吗?这还有很多历事之处可以选,你看这太子舍人”

“多谢严学士好意,环心意已定,欲出使金国。”

当然出使金国,不出使金国如何灭金?

“只是环有一样要求,不知严学士能否帮我上表一二。”

“贾兄请说。”

“严学士也知道,我在南军校场有一百兵卒,本次出使,能不能让我带着这一百人出去走走。总是校场演练,终究不如出去行走。”

严庆还以为是什么事,只不过是多带一百丘八而已。

别说一百,只要不出一千这个数字,他一封表上去,都能试试。

严庆连忙道:“除此之外呢?”

贾环摇头道:“没有别的了。”

严庆自己都有些犹疑不定道:“真的?”

贾环颔首:“真的,没有别的了,让这一百人跟着我出使就好。”

严庆道:“那好,那我便上表,把平日护送使团的督粮、灶头、等杂役仆从还有护卫都换成贾兄手下之兵。”

“多谢严学士。”

严庆笑了,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贾环居然主动请缨去金国。

真是读书读傻了。

什么定四夷安五胡,什么圣人的抱负,贾环居然真的信了。

严庆的嘴微微的翘了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