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国姓爷(1 / 2)

贾环将津门船坞建造,以及登州港口修建、船坞建造各自交给了津门总督、山东巡抚去办。只给了他们锦州船坞师傅,其余人力钱粮等,都需要他们自己出。

纵使有了船坞,但是造船的木料,其实还是需要从辽东的林场进。

整体上还是在勃海内,辽东向河北、山东输送物料,而河北、山东向辽东输送粮食、银子、布匹等。贾环此时在锦州的炼钢作坊内。

和作坊内的工匠们研究一样东西。

大炮。

此时贾环手里有高炉,炼铁水浇灌不成问题。

用石墨、粘土、石英砂等做耐火材料,配合失蜡法做泥范。

接着则是利用辽东多河的特点,改手工镗炮为水力膛炮。

再利用纯碱提纯硝石,确定了最佳威力比的火药配方。

定下来了铁芯铜体法浇筑炮身。

最后则是定下制式,分为轻炮,重炮,超重炮。

轻炮约六百斤,重炮约一千二百斤,超重炮约四千斤。

所有炮,全分为炮筒、炮车、炮弹、火药四部分。

其中超重炮可上船。

贾环记着炮筒长度为炮弹直径十八倍。

在作坊内,贾环最后调试出来了三种炮的各项制式,并制作了对应的通止规等检测用具。

贾环将这些量产方法,事无巨细的快马呈交了皇帝。

贾环则是继续抄书。

在这等待的这段时间内,贾环继续抄书。

【宿主抄写《舶厂纪闻》百遍!其意自现!作坊+3!】

养心殿内,皇帝看着贾环呈交上来的量产提案,命工部配合神机营按照贾环所说的方法进行铸造。当然,皇帝也留了心。

贾环是将炮分为四部分,各部分铸造又拆解为独立小步骤,避免技术泄露。

皇帝也是如此,避免工部和神机营泄露。

最后用贾环给出的通止规等检测用具确认无误后,拉到校场进行试射。

其威力果真和贾环所说无二。

有了炮,海军便可以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贾环哪怕有便宜行事之权,仍然对皇帝无所保留。

再加上最近勃海通海商搞得如火如荼,眼看着将来少不了给国库交税。

皇帝因此给贾环回了奏折,准了贾环在炼钢厂附近建立炮厂。

信被快马送到了贾环手里。

贾环拍下三个作坊,分别做炮身、炮车、炮弹和火药。

又跟船坞打了招呼,让其做完最后一艘货船后,改做军船。

这样,贾环的手底下,就有四线在进行运转。

分别是锦城船坞造的军船;

辽东作坊做的大炮;

津门、登州修建的船坞、港口;

以及锦城、津门、登州三地之间的船队通商;

仅仅通商这一项,完全足够造军船和造大炮了,甚至还有富余。

贾环回到登州,在等待前三项建好的时候,也没闲着。

之前在和林黛玉在扬州得着了一本《海上见闻录》。

贾环翻了翻,觉得是本奇书。

此时闲着,便抄写起来。

【宿主抄写《海上见闻录》一遍,似有所悟,航速+1】

【宿主抄写《海上见闻录》十遍,似有所悟,获得手下一一郑成功!】

」”

贾环心中一惊。

贾环跟林黛玉说了一声,走出了府院。

贾环骑着马到处闲逛着,看看能不能像上次遇到韩信一样遇见郑成功。

贾环走到登州的书院前。

在书院的前面有一座高塔,高塔下,一个青年坐在下面,手里拿着书,仔细的看着。

书院里传来了学子的读书声,贾环心中有强烈的感觉,那塔下读书的青年,就是郑成功。

贾环下马,牵着马上前去,问道:“你怎么不去书院里学习?”

郑成功摇了摇头道:“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贾环看着郑成功,正想着他是不是没有钱上学的时候,书院里跑出来个学政。

“郑森,回来吧!”

郑成功起身对贾环道:“大人,森先告辞。”

贾环微微颔首。

郑成功进了书院。

贾环远远的在外面看着,只见郑成功进去之后,侍立在书院先生一旁,帮先生展页。

原来是在做助教。

贾环便靠着塔坐下,等着他。

直到书院的一阵铎声响起,书院下了课,众学子陆续走出。

郑成功在里面收拾好书案等物,扫完了地,关上门出来。

他一刚出来,便看见贾环坐在他之前坐着的塔下,一旁是俊丽的高头大马。

贾环对他道:“你在书院做助教学习?”

郑成功道:“正是。”

“我家里藏书颇多,你可愿意为我办事?”

郑成功笑道:“大人太看得起我了,幕僚长史这种,我”

“不是教你出谋划策,而是帮我练兵,帮我练海军。”

“敢问大人是?”

“我叫贾环。”

郑成功郑重行礼道:“给定国公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