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就是浔洲境内最流行的民居样式。相信很多人家里的祖宅都是这样的。】
【祁王认为,传统的浔洲民居不仅不利于健康,还在建设的过程中,损耗了不必要的材料。】【他规定浔洲地处湿热,所有民居地下都要进行抬高,隔绝湿热。】
【门窗必须要以纱料封堵,谨防蚊蝇。】
【院中铺设青砖,整洁干净。】
【有了这些措施,浔洲百姓的日子也是逐渐开始好起来了。】
【因为大家发现,随着住处的整洁,干净的环境,生病的频率也降低了。就算是生了病,还可以去祁王府综合医院治疗,更重要的是,祁王有令,境内民众医治,一律不需诊费!】
什么!
竞然还有看大夫不需要银钱的!
那草药方剂全都是耗损,这小子虽然是会花钱,可也不能只会花钱啊!
朱棣到底是治国的皇帝,从点入面,立刻想到了一系列的难处。坐在御书房里就替朱高烁着急起来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朱高烁在自己府中,看着天幕的景象正在乐呵。
“哎,建医院的钱也省了,用现成的老祁王府。这大夫的薪资也省了啊,这些家伙都是京官,他们的俸禄都是京里拨的。我皇帝老子出钱!爽啊!”
“借别人的力气办大事就是这么爽!”
“估计现在皇宫里,我老爹正在替我发愁呢。花了这么多钱,你的钱从哪来呀,不会花完了回来找我哭穷吧。”
想到朱棣着急上火的样子,朱高烁嘿嘿一乐。
反正天幕都把他的老底晒出来了,他也就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好的计策啊!
【浔洲境内民众,家中几乎无银无粮。稍有收获,便要纳税银缴丁费。摊派下来的税收负担已经让民众喘不过气。】
朱棣皱眉。他的税收有这么重吗?
【更有一部分的民众离开浔洲城,潜入山林为匪,或是乘舟入海为贼!】
大明境内,竞有如此之事!
匪祸乃是不祥事,若假以时日匪祸扩张,甚至会动摇王朝根基。大明王朝绝不可放任!
【祁王来到浔洲的一系列措施,虽然改善了大家的居住环境,但是也耗费了大量银两。】
【他掏出自己的私库来补贴大家!】
朱棣眼前一亮。
【请看这对银瓶,以及巧工玉雕,还有精妙绝伦的青瓷莲花杯,这些都是祁王为了贴补浔洲府费,从私库中拿出来,售出换了银钱的。】
“老四…”
听见朱棣的声音颤抖,狗儿还以为朱棣是被祁王这种爱民如子的行为感动了。
谁知道朱棣皱眉:“你从老子这里骗了那么多赏赐!坑蒙拐骗那么多京中文玩!就是为了倒卖换钱啊!”
知子莫若父。
这个看起来为了喜欢的手把件能一掷千金的祁王,绝对没有看起来的那般骄奢淫逸。
他的布局,恐怕深沉长远到,朱棣都无法揣测。
在京中,饶是多稀奇的玩意儿,始终是有个价格的。
一听说祁王喜欢,自然会有人相送。
书画名家也有和他交好的,免费给他画几幅画,赠几帖字,那都是简单的事。
这些费用,可都是硬生生从祁王府的账上出的。
“嘿,老头子,你在宫里看见这些东西熟悉吗?”
朱高烁躺在罗汉床上,姿势放荡不羁:“那对桃子摆件,是我顺的。你肯定忘了吧?”
“不过现在看见你就想起来了。”
“咱们宫里好东西还是挺多的,放着多浪费啊。”
他知道,以朱棣的性子,就藩的时候势必不可能让他带走很多钱银。而且真金白银的,又重又不方便拿,路上还容易被抢。
不如用这些摆件文玩的,在路上慢慢变卖。能倒卖出来一个不错的价格。
这种事情,朱高烁知道,朱棣也知道。
现在父子俩各自盯着眼前的天幕,心里在一步步地估算着对方的反应和计划。
天家父子,往往如此。
【这些私库物产,本是祁王兴趣所在,但是为了浔洲百姓,他全都变卖掉了。】
【这样一来,咱们浔洲才算是有了第一笔的发展资金。】
【祁王说,账面流水与河水同理,不可以死水一潭,必须是活水。有进有出方可长远。这治国的道理,是他的兄长仁宗教会他的。】
朱棣点头,老四不错,看着老大治国,学到了一点真本事的。
【不过私下里也说过,大哥就是太抠门了一点。】
噗
朱棣一口茶刚喝进嘴里,全都喷了出来。
这个老四啊!
【祁王制定了浔洲开源节流的发展方向。首先是增加进项。这浔洲之地,有丰富海产,但在当时,人们不流行吃海鲜,更认为这是贱民的食物。】
【所以祁王带头开始吃海鲜。并且还研发出来了不同的海鲜做法!】
【请看香辣海蟹,清蒸石斑鱼,爆炒夜光螺,椒盐皮皮虾,浇汁鱼杂,红烩鱼肚,椰子盅……】天幕里丰富的菜品一道接一道地从朱棣面前闪过。
看着就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