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这些。
价格会上涨,煤炭是很好的替代品。
只是原煤直接烧,风险极大,尤其家里密闭环境下,确实容易出事,硫化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刺鼻呛人、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最要命,都是隐形杀手。
原煤里那些带着浅黄铜色、有金属光泽的硬块黄铁矿,含硫量最高,必须捡出来一一这东西一烧就冒呛人白烟,闻久了头疼嗓子肿。
用锤子敲碎煤块,看见这种“金属疙瘩”直接扔掉,肉眼就能分辨,不费功夫。
把煤块泡在水里搅动,泥土和细碎的硫铁矿颗粒会随水漂走,捞出来晾干。
不用像洗煤厂那么精细,哪怕简单过一遍水,都能减少三成以上的硫化物,烧起来呛味能轻一半。硫化物好歹有呛味提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悄无声息就能让人昏迷甚至丧命。
可以让其他人用,但是要注意的事项必须叮嘱。
有条件的准备烟囱是最好,实在没有的,也得注意通风。
别说大唐这个时代的煤炭了,哪怕是到了近代,你烧煤炭不通风,也容易出人命。
特别是冬天都喜欢关窗户这些,一不小心就出事,发现的时候什么都晚了。
这个时代特别是村子里面,通风这方面倒是不用担心。
茅草屋,土坯房子,窗户还没有玻璃,算是比较透气的。
除了这些,还能加黏土在里面塑形。
黏土混合煤炭后,会在煤块内部形成细密的“骨架”。
燃烧时,黏土本身不燃烧,却能限制煤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一一既不会让煤块快速烧透成灰烬,也不会因氧气过多导致“爆燃”浪费。
这样煤块能持续稳定放热,延长燃烧时间。
一块掺了黏土的煤饼,能比纯煤块多烧近一倍时间,尤其适合农村冬季取暖、炕灶保温,减少频繁添煤的麻烦。
煤炭中的硫化物燃烧时会产生刺鼻的二氧化硫,不仅呛人,还会腐蚀炉具。
而煤粉、煤渣则容易随烟气飘成“黑灰”,污染环境。
黏土中的硅酸盐成分在高温下会熔融成“玻璃态”,像“胶水”一样把硫化物、细煤粉黏结在炉渣里,减少二氧化硫的挥发和粉尘飘散。
虽然比不上工业脱硫技术,但对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能明显的减轻烧煤时的呛味和“黑灰漫天”的问题。
纯煤粉或碎煤烧起来容易“聚堆”,中间缺氧导致“闷烧”,只冒烟不旺火。
而掺了黏土的煤块结构疏松有度,能让空气从黏土形成的缝隙中渗透进去,帮助煤炭充分燃烧。这样火焰更旺、温度更高,烧炕、做饭效率也能提升,同样重量的煤,掺黏土后能让炕头更热,且持续时间更长。
黏土随处可见,不用花钱买。
更重要的是,它能“消化”碎煤、煤粉,这些原本因为太碎、不好烧的,加黏土捏成块后就能重新利用。
简单说,黏土就像煤炭的“调节剂”,既让碎煤变“有用”,又让燃烧变“高效”,还能减少污染。看似简单的搭配,其实是长期实践总结出的“低成本智慧”。
看到煤炭之后,萧然确定了自己心里的想法是可行的。
以后烧玻璃就指望这个了。
也没有带东西工具这些来。
溜达了一圈,萧然喊了一声,“三娘,我们回家!”
“好,来啦!”三娘带着小黑跑回来。
抱小丫头骑上自行车,两个人往回走。
村里附近都是土路,颠簸的很厉害,但是三娘很喜欢。
觉得骑自行车很好玩。
回到家里,看到张锦禾也过来了。
之前张锦禾忙自己的事情,但是最近都喜欢跟萧然几人一起。
“小郎君!”
“锦娘!”萧然把自行车放下。
“溜达了一圈,村里的柿子饼应该快好了,天气好估计也就两三天。”张锦禾说道。
柿霜是给李丽质几人的。
“嗯,到时候估计得麻烦大家刮一下柿霜。”萧然知道太多了让李丽质豫章公主自己刮不现实。李丽质几人也不会白要柿霜。
肯定是会给钱的。
都是讲究人,不可能占楮楮村村民这点便宜。
“我已经和村里人说了,卖给我之前会先刮好。”
“那就,没问题!”萧然找了一下板车,去弄点煤炭回来。
“小郎君,这是作甚?”张锦禾不解。
“我去搞煤炭,弄点回来用。”
“那个烧起来是有毒的,之前有人试过,中毒之后差点没命. ..”张锦禾是知道的。
煤矿距离楮楮村不远,自然是有人去试过的。
“这个我知道,试试其他办法。”萧然说着把三娘抱上板车。
张锦禾说道:“我也没其他事,我去看看。”
张二丫索性也跟着过去。
其他人都过来了,猫咪也没有留在之前的老房子里面,张二丫特地抱回来的。
挖了几十斤带回去,萧然想试试没有处理的煤炭和处理过的区别大不大。
张锦禾和张二丫想帮忙,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只能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