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贾东旭“不学好”(1 / 2)

在老丈人的新瓦房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何達便要赶着回去。大年初三过完就要上班,这可经不起耽搁。

走之前,秦母又要何達带两只母鸡回去,说养着给小外孙吃鸡蛋。

这才多大的孩子,吃辅食还早着呢!再说,电视剧里四合院有名场面“棒梗偷鸡”,本时空,何達又遇到了许大茂偷鸡蛋,他感觉四合院与养鸡两者相冲,所以坚决推辞了丈母娘的好意。

不过母鸡没带,家里的山货还是让何達带了不少,于是一家五口来之前大包小包,回去时也是大包小包贾东旭这边,回去时也扛着一个大麻袋,里面装有差不多五十斤玉米面。

这玉米面自然不是杨家给的,杨母昨儿就把话给杨碧华说清了,杨碧华为了照顾娘家的面子,只能花钱从村里买了这袋玉米面,让杨家充门面。

何達一家先到大道口候着,等了大约十来分钟,贾东旭才扛着玉米面吭哧吭哧的赶了过来。“东旭,你丈母娘对你这么好,让你带这么重的东西回城?”何達有些意外,忽觉得杨家这条件也不差呀。

贾东旭将大麻袋放下,得意道:“都是些不值钱的玉米面,不过带回去省着点吃,也够我们家吃一个月了。我早上本来不想要的,这一路扛着多累呀,奈何丈母娘非要我带上,我也没办法!”

瞧何叔带的是一些不值钱的山货,没见着鸡鸭,贾东旭一下觉得老杨家对他这个女婿也不差。众人说着家长里短,很快就等来了班车。

把粮食、山货丢上车顶,付了车票钱,找了位置坐下,杨碧华这才和贾东旭说起户口的事,既然以后都没有分粮的好处了,杨碧华就想着赶紧迁到城里去。

贾东旭对这事也不太清楚,他随口说道:“这事不急,等明儿上了班,我再问一问师父和其他工友。”听此,杨碧华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哄着哭闹的招娣睡觉。

回到四合院,贾张氏见儿子扛着五十斤的玉米面回来,一脸高兴。乡下的便宜这不就让她贾家占着了吗,只有秦淮茹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傻丫头,才会傻乎乎着急迁到城里,做什么城里人。

贾东旭歇了一会,觉得家里无聊,就又跑出去晃荡了,还说中午不回来吃饭。

等贾东旭走了,杨碧华立马向贾张氏说起了心里的担忧。

“妈,我这个月给了东旭差不多快八块钱了,结果昨儿回去,东旭竞然连买车票的钱都掏不出来,你说他这些钱都是怎么花的?”

“碧华,你怎么给东旭这么多钱,妈当家的时候,每个月就给他两三块,他不照样过日子。”“我想着东旭转正了,总少不了要与车间工友人情往来,所以就多给了一些。我也没想到他会这么大手大脚,妈,你说东旭会不会染上恶习,学人去赌吧?”

听杨碧华这么说,贾张氏立刻紧张起来,她就贾东旭这么一个儿子,要是贾东旭不学好,她未来的养老可就没有着落了。

“碧华,你别瞎想,东旭是我带大的,他没有这么大的胆子,这事我得问问他师父,或许老易知道是怎么回事。”

安抚住了杨碧华,贾张氏当即走出门,朝门对门的易中海家而去。

易中海这会儿正抱着宝贝儿子易孝武玩“脚丫子蹬脸”的游戏,易中海对亲儿子那是宝贝得紧,只要孩子开心,他趴下来给孩子当马骑也乐意。

瞧易中海宠孩子没边,白荷花没有阻止,她这个妇道人家虽然不懂什么叫沉没成本,但也明白只有付出的越多,知道真相时才更难割舍。

昨儿上午,白荷花带着三个孩子去九道湾给白大姐,也就是刘怀仁那口子家拜年。闲聊时,白大姐说了句“多子多孙是福,趁着易中海还年轻,你们还可以再要几个”。

白荷花将这话听在了耳中,觉得是这么一回事,自己的确还可以生呀,再给武志强生一个,正好两个男人将来都有儿子养老,易孝武一个人照顾两边,也不用太累。

不过这事冒的风险太大,她得好好考虑。

就在白荷花想着事时,门口传来了贾张氏的喊声。

“老易,我有事要问你!”贾张氏说完,就发觉自己来的不是时候,没想到平时一板一眼的易中海,会这么宠孩子。

易中海有些尴尬,赶忙放下儿子踩在自己脸上的小脚丫,将孩子还给白荷花,他才恢复轧钢厂六级工的威严,走出门,说道:“贾张氏,你有什么事要问?”

贾张氏看了看屋里,觉得事情说出口太丢脸,便拉着易中海,走到了角落,这才问道:“老易,东旭最近在厂里有什么异常的地方没有?”

易中海心说,贾东旭除了偷懒一点,能有什么异常?

他疑惑的问道:“贾张氏,你到底想问什么?”

贾张氏叹了口气,才把杨碧华猜测的事说了出来,说完,她不安道:“老易,我就东旭这么一个儿子,你说东旭不会不学好吧?”

听到是这么一回事,易中海也认真了起来,他回想了一番,说道:“要说东旭最近有什么异常,他好像找不少人借了钱,但借得不多,都是三毛五毛的,也就两顿饭钱的事,我看他都还了呀!”贾张氏听此,也不明白儿子到底在搞什么,儿媳每个月给他七八块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