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又来?(1 / 2)

下午吃晚饭前,何達便听到了后院打孩子的声音,他起初还以为是刘家在打孩子,结果却听到陶玲连喊了几声“大茂”,这才明白是许富贵在动手。

估计是许大茂考试考砸了,亏许富贵还请老师给这小子补课,看来是白费了呀!

何達想着,也没去后院凑这个热闹,而是又好好看了看表在北屋墙上的一个相框,相框里是他三月份时受年轻记者采访,随后写的新闻稿。

为什么这事要等到快七月了,才刊登?估计是自己的话说得太片面了,年轻记者需要收集资料填充。另外这么早提出知识青年下乡,也挺有争议的,现在是最缺人才的关头,半岛仗都没有打完呢,工业发展明显要优先于农业,何達的想法只能说是一个预言,他想的,未必是上面想的。

不过这次登报,对何達也是有好处的,李怀德就表扬了他,还说他老丈人想请何達去做菜,顺便谈一谈何達为什么会这么想。

何達觉得去一趟也行,若是谈专业性的问题,自己可以说一说心里粗浅的想法,反正自己是个外行,不怕闹出笑话,若是涉及到那个层面,那还是算了,他沾惹不起因果。

心里想着事,直到付老汉走到北屋门口了,他才瞧见。

“老付,你这是?”

“拐子,我来找你,是有两件事要说。”

“坐着说!”

何達给付老汉倒了杯凉白开,付老汉接过,润了润嗓子,这才说道:“第一件事还是粮食的事!”“又要涨价了?”何達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这都闹过好几回了。

“现在粮店大部分都是合营店了,想涨价没那么容易,我找拐子你说的其实是缺粮!”付老汉说完,还看了看门外,生怕有人偷听。

“缺粮,这是怎么一回事?”何達不解。

付老汉解惑道:“我也是听人说的,东北夏季部分地区遭遇了水灾,导致粮食减产,今年市场上的供应要比去年少十几亿斤,这话传得有鼻子有眼,我觉得不像是假的!”

何達听此,也觉得这个传言比较靠谱,他说道:“所以你们粮店真的没粮了?”

“在等火车皮呢,这个不好说,不过若是消息传开,估计满城又要连夜排队了。”付老汉担忧道。“我知道了!”何達心里早有准备,倒也不怕。

“另外一件事是有关我儿子的。”付老汉又喝了一口水,这才发愁道,“我本来计划把他接过来,安排在粮店打杂,现在我那粮店都改合营了,人手不好安插,他过来了,我反而不知该怎么办了。”“你儿子高中也没考上?”

“是呀,他随我,就不是个读书的料,能认识几个字就不错了!我来找你,想问问拐子你这有没有门路,要花多少钱,你直管说,我和翠兰想办法筹。”

何達想了想,说道:“我所在的轧钢厂扩建快要完成了,从明年起就要扩招,车间和食堂都缺人,不过你也懂的,想拿到名额并不容易。车间里我没有多少熟人,院子里就刘海中、易中海或许能说上话,不过你和他们的关系一般,恐怕别人也不愿意帮这个忙。去食堂的话,这倒好办,不过没厨艺,年纪轻轻就打杂,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呢。”

“那我让我儿子也拜拐子你为师,跟着你学厨艺如何?”付老汉立刻想到。

何達道:“做厨师辛苦,你可要想清楚,这可不比你拨算盘珠子。”

“他跟我学算账,还没法找到工作呀,我这本事还不如将来传给我闺女呢!”付老汉就心疼自家小闺女李翠兰在今年六月初生了个女儿,如今付老汉也是儿女双全的人了。

听付老汉这么说,何達只得同意,反正马上他也要收新徒弟了,一个是教,两个也是带,不多费功夫。送走付老汉,刚好小媳妇抱着孩子,还有陪同的刘岚一起回来,两人刚刚去邮局寄信了,想着把大舅子秦光友叫到京城来,下半年突击培训,明年也好入职食堂。

“老付又找你聊什么了?”

“谈的是两件要事!”

刘岚听此,很自觉端着要洗的菜,就要去水池边。

何達叫住她:“其实和小岚你也有关系。”说完,何達便把老付说过的两件事复述了一遍。听到缺粮,秦淮茹立刻紧张了起来,何卫东马上要吃辅食了,再加上弟弟进城,粮食不好买,这可怎么办?

“天塌不下来,上面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何達安慰着,又对刘岚道,“这件事你知道了别到处说,家里粮不多的话,就买一些备着。”

“知道了,师父!”刘岚点点头。

这个消息其实比何達想象的传播速度要更快,松江、津门两地率先出现了抢购,随后传导到了京城,四合院里都有不少住户连夜排队买粮,为了不显得自己鹤立鸡群,何達也只能带着傻儿子一起去排队,装装样子。

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何家父子便推车出门,没想到后面还跟着许家父子。

“老许,你这也是去买粮?”

“是呀,外面传得太邪乎了,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啥都不怕,就怕饿肚子!”“那一起去吧,你坐我车,大茂坐柱子的车!”

“行,今儿算是坐上你的顺风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