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公若不弃(1 / 2)

既然决定从今往后做个“乖宝宝”,何達为了打发时间,便打算去书店买几本书回来看看,顺便装点一下门面。

距离南锣鼓巷最近的大书店,要数王府井书店,这店始建于49年,是此时京城,或者说全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服务最好的书店。

50年,书店从一个小门市搬到了王府井大街一栋四层的楼房里,营业面积达到了两千平方米,每到周末,书店里就挤满了前来看书的年轻人与学生。

这氛围挺好的,何達觉得以后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多带带家里的孩子过来,熏陶一下。

在书店里漫无目的的闲逛,何達很快找到了几本食谱类的书籍。

古代最早的食谱烹饪类书籍要属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本味篇》,这本书由伊尹以“说汤以至味”为背景,系统阐述了火候、调味等理论。清代的袁枚写了本《随园食单》,到后世都还是研究江浙菜系的烹饪参考。

何達翻看了一番,发现这些书都不是专业人士写的,对自己的厨艺进步并没有多大作用。现在专业类的烹饪书籍太少了,他记得后世看过一本名为《烹饪百科全书》的权威工具书,但忘记是什么时候出版的了。正考虑要不要自己动手写一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时,一穿着西装笔挺的男人从何達身旁经过,其身上散发的气味让何達觉得有些熟悉。

何達转过身,偷偷打量了这人一眼,意外发现她正是消失许久的林品茹,只是她现在换上了男装,差点没让何達认出来。

这算什么,自己都在努力做“乖宝宝”了,怎么麻烦还在身边围绕?这个林品茹没事往书店跑,准备作什么?何達心里有些郁闷,但他不敢声张,书店里还有不少孩子呢,若是刺激了林品茹,鬼知道她会在这干出什么事。想到此,何達只能偷偷跟着林品茹,看看她来此的目的。

林品茹来书店其实也没干什么,她装作买书的样子,边看边挑选,直到走到销售四大名著的书架前,她才停下了脚步。

见没人关注,她迅速从外套里拿出了一本书,塞到书籍最上一排最角落的位置,做好这一切,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转身快步走了。

等确定林品茹是真离开了,何達才走到书架前,开始翻找其到底塞了什么书,书里到底又有什么秘密。很快,何達就找到了一本被折叠了许多页码的《三国》,随意打开其中的一页,除了发现书角有折叠的痕迹外,其他记号都没有。

林品如这是在干啥,难道这本折叠了页码的书对她而言,隐藏了什么重要信息吗?

何達思考着,忽然听到楼下一声枪响,随后便是喊叫声与汽车的鸣笛声。

书店外,马路上传来了一阵骚动,店员们安抚店里的小读者不要惊慌,劝阻在窗户边向外张望的年轻人注意安全。

何達也没听劝,疾步走到窗户边向下望了望,这才看到林品茹被大檐帽们扑倒,刚刚有位路人被其挟持,受了枪伤。

看来姜队他们顺藤摸瓜,终于是把这帮人一网打尽了。林品茹带着家伙事露面,想来是走投无路了,既然如此,她把这本书异想天开的藏到书店,这本书里面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要不要现在把书送给姜队他们呢?何達感觉自己是没事找事,他现在还在姜队他们的怀疑名单上呢,书可以给,但不能就这么直接的给。

等外面的事端平息,伤者被送去了医院,何達才去结了账,把这本《三国》带回了家。

第二天,也就是新一周周一,何達准备下午找机会,把这本书邮寄给姜队。

上午闲来无事,他又翻了翻《三国》,看起了第一个被折叠的位置一一书中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弃市袁绍折颜良》。

正在他琢磨这里面有什么特殊内涵时,傻儿子找了过来。

瞧老爹在认真看书,何雨柱感到惊奇:“爸,你竞然能看得进书?”

“《三国》我都读不了,那我不成真丈育了!”何達白了一眼傻儿子,问道,“你不在后厨忙,跑到我这里干嘛?”

“爸,你不是让我这周寻时间去娄家,答应给娄振华做上门女婿吗,我就想问问,我什么时候过去合适?”

“你现在就这么急不可耐?”

何雨柱挠了挠头,感觉有些委屈,安排自己这么做的,不正是老爹嘛,现在自己表现得积极了一点,老爹又来找茬了。

何達瞧见何雨柱的神情,知道没法拦了,他道:“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儿吧,下午你忙完,就骑车过去。”

“今儿?这也太快了吧!”何雨柱感慨着,十分难为情道,“爸,我去了又该怎么跟娄董说?”何達不以为意道:“怎么说,直说呗!你看看这本《三国》书里,吕布是怎么投靠董卓的。吕布杀了丁原,带着他的项上人头,就去了董卓帐下,然后厚颜无耻的说了句“公若不弃,布愿拜为义父’,古来做大事者,都是厚脸皮之人,要有唾面自干的能力。”

何雨柱接过《三国》看了看,感觉今儿又学到了。

叮嘱了一番傻儿子去娄家的礼数,何達就让其回后厨琢磨一下见到娄振华后的说辞。

时间在何雨柱的数次预演中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