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着眼泪——这个细节被许晓余光捕捉,他微微松了口气。
放映结束后的QA环节,一位白发苍苍的意大利影评人举手:“许导演,您用家庭解构了东亚社会的道德困境,但结局的留白是否在暗示体制才是真正的‘小偷’?”
全场寂静。许晓沉吟片刻:“我更愿意说,是温柔偷走了他们的绝望。”
掌声骤然炸响,连场刊记者都停下笔抬头——这个回答明天一定会登上《银幕》杂志的标题。
“这部片子拍的真好!”
田壮壮毫不吝啬的称赞道:“许晓,你的目标是五月份的金棕榈吧?”
“嗯。”
许晓点了点头,笑眯眯的问道:“师叔觉得有没有机会呀?”
“有机会,我觉得金棕榈非你莫属,”田壮壮憨厚的脸上也露出了一抹笑意:“就是不知道组委会会不会考虑我的意见~”
“嘿嘿,不管组委会信不信,我先借您老吉言了!”
...
翌日,柏林各大场刊上,便刊登了关于《小偷家族》展映的情况。
《银幕》便给出了展映单元3.7分(满分4分)的超高评价,称影片“将社会议题溶解在柴米油盐的褶皱里”;
并特别赞赏关小童的表演,认为她让“圣母像下的童谣成了年度最摧心的电影时刻”;
许晓的回答“温柔偷走了绝望”,也成了《银幕》此次报道的标题。
《每日银幕》则刊登了组委会主席迪特·科斯里克对《小偷家族》的评价:“以微小细节展现宏大的人性议题”。
总而言之,《小偷家族》在媒体场刊、专业影评人、电影人之间,算上彻底的火了。
而最令许晓激动的,还是来自戛纳国际电影节主席吉尔斯·雅各布的电话:
“许,我想邀请你与你的《小偷家族》前往戛纳,这里需要你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