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的飞机上。
刘茜茜感觉天都塌了!
“你们都要出去玩?就我一个人去上学??”
“什么叫出去玩?”许晓翻着白眼说道:“我们是要出去跑宣传的,再说你十月底就要进组了,还天天想着往外跑。”
“有时间就好好学习,免得以后被人说闲话,说你整天不回学校学习。”
“毕竟还是学生。”
虽然是在说刘一菲,但许晓却是看着刘小丽说的。
或许在美利坚待久了,刘小丽就有点信奉那边从八十年代开始推行的自由主义学习,也就是“快乐教育”的前身。
并不是很在意刘茜茜去不去学校,有没有朋友,只要女儿开心快乐就好。
“我知道了。”
小丽姐就这一点好一慕强!
当她发现许晓在这个行业里足够专业的时候,她就会听话。
“回去我一定好好监督她上课。”
刘茜茜苦着脸,杵着脸看着窗外的白云飘飘,感觉自由就像窗外的白云一般,一去不复返。落地之后,《初恋》的宣传便立刻开始了。
中影这方面还算支持,发行部负责人带着许晓跟周阳、罗进等人四处奔波。
记者一个个的见,演播室一个个的进。
“许导,当初怎么想到写这个以女主视角为主的剧本呢?”
“恩. .可能我见过高中时最不起眼的那个女生,现在已经是大学的校花而心有所感吧。”“您为何会选择周阳、罗进他们出演呢?是否与您旗下唯一的签约艺人有关系?”
“这能有什么关系,《初恋》本来就是一群高中生的故事,也只能在02、03级新生里找。”“根据试镜顺序,我先去的02级,且他们的演技打动我了而已。”
记者的问题万千,许晓金牌编剧的能力也发挥到了极致。
不管他们的问题多么别扭,许晓都能编出与之对应的故事。
在线下各大媒体记者的采访与报道,以及中文互联网上《追光者》与电影片花的流行,《初恋》的热度也随之水涨船高。
直接成为了2004年国庆档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
当然,2004年国庆档也没几部电影上映。
能够成为《初恋》对手的,也只有九月底的程龍主演的《新警察故事》以及跟《初恋》同期上映的《可可西里》。
《新警察故事》不用多说,比《初恋》提前一周,已经过了票房爆发期;
至于《可可西里》,对方宣传的倒是同样火热。
与《初恋》宣扬青春、蜕变不同,《可可西里》更侧重人性、律法与生命等等。
因为电影性质的不同,再加上陆钏父辈的一些资源,甚至不乏一些官媒支持。
声势之浩荡,丝毫不亚于《初恋》。
不过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倒是没看到《可可西里》,好像是瞄准了年底的金马。
在几部国庆大片争相宣传的时候,大胡子终于正式官宣了《神雕》的选角以及开机时间。
黄小明、刘一菲最终击败无数“竞争对手”,拿下了男女主之位。
后者完全对标了港岛演员李若桐,一时间话题度堪称圈内无二。
与此同时,“刘一菲背靠资本力捧”、“刘一菲与金主许晓潜规则”等诸多传闻再次甚嚣尘上。许晓觉得特别冤枉,自己明明是很清白的!!
三十号,有了《十面埋伏》珠玉在前,中影也建议举办一个首映礼。
许晓直接拒绝了,国内商业片就那么多利润空间,再办一个首映礼,自己就真的没什么赚头了。跟好莱坞一样,营销费用都是要从可分成票房里扣除之后,发行方再与制片方进行分成的。再次感谢张卫平将制片方分成提高到40%。
尽管很多小型出品方依旧是35%的分成,但许晓跟中影可都不是什么弱势方!
首映礼虽然没办,但是线上、线下宣传,许晓也算是竭尽全力了。
甚至已经用上了超越这个时代的手段了。
至于结果,就只能看天意了。
国庆当天,两部电影准时上映。
许晓请剧组主创们还有刘茜茜一块去影院看了场电影,也当是为票房做了些许贡献。
“小水真好看啊,是同一个演员演的吗?”
“呜呜呜,小美...我想我初恋了。”
“MLGB,同样是暗恋,凭啥我只能换张好人卡??”
几人从电影院里出来,还能听到周围人的议论纷纷。
虽然偶有“俗套剧情”之类的评价,但更多的还是对剧情的正向讨论。
“唉,早知道我就该违约,来演晓哥你这部戏了”
刘茜茜幽怨不已,她第一部处女作,大概率是无缘跟内地网友见面了。
尽管特地请了田壮壮做监制,却还是难过审核一关。
同是两岸三地,那边的影视圈终究不如港岛与内地联系紧密。
“小小年纪怎么总想着不学好呢?”许晓敲了敲刘茜茜的小脑袋,没好气的说道:“谁教你违约的?契约精神都学哪儿去了?”
学坏可不行!
“晓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