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啊。”郑老先生点点头,“农科院这边研究种植的农作物还没有往市面上直接售卖的先例,咱们院里出品的东西,一般直接送往前线,或者用来科研展示等等,甚至有些送往灾区助农。”他沉吟了片刻,“卖,其实也不是不能卖。”
事实上,到了后世,农科院研究出来的食品被视为安全保障的产品,通过商业推广,在市面上是广受好评的。
只是这个先例由谁来开,这是个问题。
郑老先生想到季知晓的神奇能力,她像是先天种菜圣体,不但能在果子林村那样的荒地上种活蔬果,还能让这些蔬果长得远超寻常的菜。
这可是真真正正有益于身体的蔬果。
给这样优秀的蔬果开先例,郑老先生觉得完全没有问题。
他当即说道,“这样,晓晓,你等我两天,我这就去给你申请。”
说是申请,其实就是把人按着脑袋盖印章罢了。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拎着菜走进郑老先生的家中,他是秦鹤知请来照顾郑老先生的人,不住家,每天八点买菜过来,晚饭后收拾好就离开。
“小苏,你来的正好,帮我去给鹤知打个电话叫他来一趟。”郑老先生看见进门的男人便对他说道。“好的老先生。”被叫做小苏的男人又冲着季知晓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话不多,人规矩。
“郑爷爷,那我就先走了。”季知晓起身告辞。“对了,有时间来果子林村看看,我在那块荒地上种了茶树,茶树长得可好了。”
“茶树都活了吗?”郑老先生激动地问道。
“都活了,长得可好了。”季知晓笑吟吟地道。
郑老先生连连点头,“我会去看看的,晓晓,我能不能多叫些人去看看?能在果子林村那片荒地上种活的茶树,肯定很值得研究。”
“当然可以,您尽管叫人来看,来研究。”季知晓自然不会拒绝免费上门的宣传机会。
从郑老先生家出来,季知晓便回了家。
下午,吃过午饭,季知晓将小屋里收集起来的鸡屎,牛粪跟农场里面的泥土搅拌匀了以后,给茶树上有机肥。
在小河水的浸润下,茶树长得很好,很快。
村里的人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翻地,松土,蔡建立几人看到这些人没钱拿,活还干的那么起劲,忍不住骂了几句傻子。
傻子们不但自己干活,还帮季知晓那边的活儿也干了,锄草,施肥,干的别提多起劲了。
季知晓跟冯小曼是拦也拦不住,眼睁睁看着他们抢着把活儿都干了。
两人傻愣愣地站在原地,一旁的王进说道,“让我们干吧,不然,不知道怎么表达对季同志的谢意。”王进其实倒卖二手货能赚的钱并不少,但他愿意将所有钱都拿出来,作为先付的那部分茶树钱,比起倒卖二手货赚钱,他更想建设家乡。
他跟他的父亲一样,都希望给果子林村,给大家,找一条活路,好路。
季知晓便是那条路。
两天后,郑老先生,秦鹤知带着一众农科院研究人员,工作人员来果子林村看茶树。
事实上,南市的农科研究所是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的,他们对南市的各个村子的粮食产量也都了如指掌,当然也知道果子林村这个地方。
这是颗粒无收,寸草不生的地方,尽管对这个村子做过许多的努力,但都改不了这个事实,而如今,这个村子的地,竞然又活了。
当他们站在茶园前,看着那一大片茶树,看着那些茶树郁郁葱葱,看着村民们在那片荒山上松土,翻地,充满干劲,他们震惊了,也感动了。
他们小心翼翼地去触摸那些茶树,茶树散发的清香钻入鼻息间,这茶园里,一根杂草都看不到。看得出来,村民们很珍惜这片茶园。
研究人员又是刨土研究,又是小心翼翼地采茶树叶子,忙的不亦乐乎。
秦鹤知则递给季知晓一张纸,“晓晓,你之前跟老师说的那件事,审批下来了,你可以代表咱们院里给学校提供菜跟蛋,也不用给院里交款,这是同意书。”
“谢谢秦叔,不过该交的公款还是要交的,交了我心里踏实。”季知晓笑呵呵地拿过同意书说道。“你要觉得心里踏实,就随你,反正这些公款也都是用在研究上,最终受益于老百姓。”秦鹤知倒是没有再拒绝,他看向大片大片的荒地问道,“晓晓,有没有想过种植大棚蔬菜?”
季知晓心头一跳,终于舍得将视线从同意书上面移开看向秦鹤知,“当然想过,我前几天还在想大棚蔬菜的事情呢。”
秦鹤知当即说道,“如果你想试试,我可以负责搭建大棚。”
“那可太好了。”季知晓之前就想种大棚蔬菜,没想到,这么快秦鹤知就提出来了。
秦鹤知对于“土大棚’技术本就正是在兴趣上的时候,所以,对于再次搭建大棚,并且在这片原本的荒地上搭建,他觉得非常兴奋,如果成功了,这将是会写进教科书的程度。
两人说干就干,直接进村里去找地方。
大棚蔬菜的选址必须是地势平坦且排灌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这样会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和产量,